古文观止‖秦文·李斯谏逐客书(三)


昨天我们聊了李斯在书法上的成就以及他对中国书法发展史的贡献。

作为“千古一相”,李斯才华横溢,谋略出众,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秦朝统一后,他为秦王朝制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秦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更被后世奉为圭臬。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秦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是纵说纷纭,褒贬不一。

可以说,成就大秦帝国霸业功劳最大的是李斯,而导致大秦灭亡最关键的人也是李斯。可谓“成也李斯,败也李斯”。

李斯,字通古,生于战国末期楚国上蔡,是秦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出身于闾阎之家,即平民家庭,但自幼聪明勤奋,对法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斯所处的年代,正值“诸侯暴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兵罢敝”的动荡局势。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正是因为这种局势,恰恰给如李斯般的有识之士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也对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轨迹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动荡的时局,年轻时期的李斯便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他以敏锐而透彻的辩证分析能力,洞察世事,由见厕、仓之鼠的不同遭遇,发出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的感叹。一个人出息与否,就如同这两种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李斯由“两只老鼠”见微知著,参悟命运的密码,明晰人生的目标与方向。这是李斯对于自身命运的觉醒时刻。

为了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和政治理想,李斯决定离开河南上蔡,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我们常说,人生三大幸事:遇良师,得良友,拥良伴。遇到好的老师是人生的一大幸运和财富。所以,秉持着这样的原则,李斯开始了自己的选择之路,要选就选最好的。

最后,李斯选择了当时最好的老师,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卿。从此,李斯便拜荀子为师,学习治理天下的帝王之术。

李斯在稷下学宫学成之后,选择了当时发展势头最好的邦国——秦国。因为在他看来,秦国是最有可能实现统一大业的国家。

临行前,李斯向老师荀子告辞,他说现在的秦王正意图吞并天下,而这正是自己施展拳脚的机会,之后便西行前往秦国,决心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挥洒自己的热血。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了秦国。此时,秦庄襄王刚刚去世,年幼的嬴政继位,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丞相吕不韦手中。吕不韦不仅权势显赫,而且门客众多,是秦国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李斯深知,要想在秦国立足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必须找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于是,他选择了吕不韦,成为了吕不韦的舍人。

在吕不韦的庇护下,李斯逐渐接触到了秦国的核心政治圈,并有机会向秦王嬴政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见解。最终,他凭借卓越的政治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逐渐赢得了吕不韦的赏识和信任。

然而,李斯并不满足仅仅作为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不过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跳板,因为他有着更高的政治追求。

那么,最终李斯是否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