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路遥先生,或许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而我今天想要说的却是他的另外一部小说——《人生》。
小说中,主人公高加林在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村里的小学担任教师,可好景不长,教师的职位很快被同村利用父权的高三星顶替了。高加林只能回到农村,人生低落之时,遇到了同村姑娘刘巧珍,后来又间接性借助了叔父的职权关系去到了县城工作,又与自己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开始了新的恋情,最后因职位问题被检举后又只能再一次回到了农村。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本书的这句注解极大地吸引着读者去探索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对于“人生”的探讨以及对现实的刻画确实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极力想向读者传达的。
然后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在这些社会现实的背后,路遥先生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发展,在此关系下,同时衍生出诸多二元对立的关系,先进 ——落后 、浪漫——淳朴、自信——自卑、复杂——纯洁等等。这些关系被作者有意识的融入到城乡关系的发展中,为读者介绍了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
高加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但从他的内心深处来说,跟先进的城市生活比起来,他根本不愿意回到落后的农村去当一个农民。所以当他有机会去到县城工作时,他再三思考后还是去了。19世纪后半时期的中国,农村与城市的差别确实很大,跟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有着巨大差距。大部分在农村成长起来的青年人,都不想要再像老一辈在农村安居乐业,他们向往着城市生活。就像去到县城工作的高加林,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城市里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跟朴素的农村姑娘巧珍比起来,她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的时髦姑娘,穿裙子,喝咖啡,看电影,骑单车……尽管高加林的内心很愧疚,但他还是享受着与城市姑娘的恋爱,那是一种浪漫的生活,能给他自信的生活。当然,城市的复杂也不是高加林所能承受的。张克南的母亲出于报复心理将高加林利用其叔父职权走后门进入县委大院工作的事情举报了上去。高加林也因此被开除,只能再一次回到了农村。
书中的高加林两次离开农村,又两次重返农村,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他见识了先进与落后,感受了浪漫与淳朴,体会了自信与自卑。然而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人生”,也是当时社会现状的一个缩影。路遥先生通过对高加林这一农村青年的刻画,寄托了对城乡关系的发展。城市是在与乡村的对比中存在的,而乡村也是在城市的影响中发展。放眼现在,“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等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特征,这确实是时代的进步。但我们也不能否定19世纪后期那段探索的时期,正因为经历了对立和矛盾,才会有现在的协调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