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教育的目的不是把人变成被动的容器,而是在学生的心里播撒可以燎原的生命火种。
如果教育需要承担点燃的责任,那么,我们应该去点燃一把什么样的火,怎么去点燃这把火,教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教师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一切的起点在哪里?
一切需要从儿童出发。
只有读懂儿童,才能成为儿童的伙伴,和儿童一起成长。因此,发现、引导、发展儿童,做一个长大了的儿童,这是教师应有的角色和责任。
杜威说过:“如果不引导好奇心进入理智水平,那么好奇心就会退化或消散。培根说过,为了进入科学的王国,我们必须变得像小孩子一样。”
夸美纽斯说过:“如果我们要想进天国的话,就要求我们变成儿童。”
《马太福音》18章第3节说过:“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模样,断不得进天国。”
由是而言,当每一个教师成为一个长大了的儿童的时候,教师的责任首先是用自己的大爱大智去从事圣洁的儿童教育,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将教育的内容儿童化,采用儿童的教育方法,将教育内化为儿童的自我教育。
怀特海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它那虔诚的宗教性。”“宗教性的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他谆谆教导受教育者要有责任感和崇敬感。”“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风格是智者最高的德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上是实现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的一个生命过程。
一名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在实现儿童教育的过程中成就儿童和成就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价值,一方面表现为自身存在的价值。要想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完美体现,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在结构,其本质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构建和人生意义上的抉择。
任何一名教师要想成就自己,他应该是一个思想者,要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育自觉;是一个智慧者,在反思性的实践的过程中为智慧的生成而教育。
杜威说,“对于儿童来说,教师的人格和课业的影响完全融合在一起。”
苏格拉底认为,以道德实践为其哲学智慧的峰巅。这是他的“知即德”,要把所有的知识导向德行。智慧的意义在于:会用常识才是知识,会用知识才是智慧。科研可以造就智慧,而智慧以美德为前提。人类的情绪是人类智慧、道德与自尊的基础,认知与情绪的协调可以决定人类的性格与气质。
我以为,智慧的教育应该启发学生最大的潜能,鼓励积极地参与,找到自己的兴趣去自主发展。
怀特海告诫我们,“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真正的有价值的发展是一种自我的发展,所以,我们不得不自我告诫,只有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越好,才能胜任儿童教育,才能让教育成为一种智慧的艺术,才能让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实现精神意义上的自主发展。
每一个教师,要有一种虔敬的教育之心。
成尚荣先生如是说:“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定位,儿童立场是现代教育的立场。”
教育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这是现代教育必须认识的的一个真理。
教育之于人,在乎心灵、精神,在乎人的自我觉醒和自主生长。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者,当顺其天性,启其智性,扬其个性。教育的过程,是顺乎自然,发乎潜在,醒于心而成于行的过程。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曰:“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应该立足于儿童,从儿童出发,去发现和引领儿童。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中对于儿童认识发展有一个主要观点: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既不是先天结构的展示,也不是完全取决于环境影响,而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相互作用中,儿童心理不断产生量变与质变,不断向前发展。
所以说,教育引导儿童从感性生活走向理性生活,在学习的道路上既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性,更要将接受的东西转化为灵魂的东西。因为,雅氏说过,“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当然,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
蒙台梭利说,“儿童是永恒的。”我的理解是:
儿童具有的可能性是永恒的。人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巨大的潜在性和可能性。发现可能性并引导其发展可能性,这是教育的重要责任。
儿童具有的探索性是永恒的。蒙氏认为,儿童是上帝派来的密探。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它将使儿童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儿童具有的自由性是永恒的。只有把儿童作为一个发展主体,尊重他们的基本权益,积极了解其发展困难,帮助他们自行探索、主动学习,才能让儿童精神自由起来。
最后再说一句;顺应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去因材施教,唤醒儿童的自由精神,让儿童在优秀的文化精神中学习、生活、工作,这是儿童立场之中的教育本质。
以上引言出处:方卫平《谁能读懂儿童的秘密》;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成尚荣《故事中的儿童立场》;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蒙台梭利《儿童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