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的我睁开朦胧的眼睛,睡意正浓,耳边传来妈妈的声音——
“起床了,要‘团年’啦,要说吉利话哟!”
“几点钟了,妈?”
“三点钟了,快起来啦!”
起床后,只见大圆桌上,摆满了父亲炒、煮、蒸的各色菜,红萝卜丝、青菜、回锅肉炒大蒜、蒸排骨、红烧猪手、扣肉、白萝卜炖肉、蒸鲤鱼等。家乡的规矩是大年初一天亮前要吃完团年饭。兄弟姐妹六人加上父母亲,八口人围一大桌,父亲拿出七五寸(一种75度的酒)酒倒上,吃团年饭啦。
吃饭前,父亲叫大哥到大门外放鞭炮,此时父母亲跪在桌前,三叩首拜祖宗,先请祖宗们吃团年饭,也祈求祖先保佑一家平安。同时叫二哥去请爷爷奶奶来我们家团年,但从我记事起很少看爷爷奶奶来我家团年,此次也不例外,没有请动爷爷奶奶。
因为父亲有四个兄弟,只有我们家人口多,条件最差,奶奶最不喜欢我父亲。从小我也只跟爷爷亲,不喜欢奶奶,长大后也想过,也许奶奶不来我们家吃饭,是想省一口饭,让我们多吃一点吧!
吃完团年饭,天就亮了。我们给父母亲拜年,往往能得到5毛钱压岁钱。男孩子们就呼朋引伴一起到代销店买上一两毛钱的鞭炮、刮炮、火炮纸到池塘边上去玩,有时用鞭炮炸水,炸泥巴。
如果有小妹、大嫂经过,就把鞭炮插在牛屎里,炸她们一身,边跑边哈哈大笑,让她们在后面追着骂。有时看见大男人从旁边经过,冷不丁地放一个炮仗,吓得他们哇哇大叫。我们真是太调皮了!
中午过后,爷爷奶奶家就会有客人来了。姑姑、姑父、表哥表姐等就会来了。这时候,妈妈就会把我这个泥猴子叫回来,洗脸换新衣服去奶奶家。因为来客人了,奶奶忙着招呼客人,我抓住时机,悄悄喊上表哥表姐一起去偷奶奶的东西吃。
奶奶的东西藏在一个石灰坛子里,石灰坛子用一个塑料包的烂布团封着,上面压着一块石头。胆大的先打头阵,搬石头,扯布团,麻利地一伸手,抓一把就跑。胆小的争相效仿,一个接一个,拿着东西跑到外面去吃。
这要放在平时,是万万不敢的,要是被奶奶知道了,可要痛打一顿。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又要讨个好彩头,孙子们偷东西吃,即使不幸被奶奶发现,也不会挨打挨骂。
到了晚上,每家每户都会在堂屋里烧上一大盆火,一家人围着烤火,东家长,西家短的,有一搭没一搭地聊。有时候,大人们也会架上桌子,围在一起打打骨牌,天牌管地牌,天九管地八,热闹极了。
小孩子们,就在火盆里烧东西吃,一会烧糯米粑粑,一会烧干红薯条,一会趴在地上吹吹火,不停地在火盆里扒拉。
“姐——粑粑起泡了,”弟弟喊道,“可以吃了!”
姐姐拿起火钳,迅速夹起粑粑,往凳上一放,弟弟迫不及待地去拿,刚碰到粑粑,手一缩,“哎哟!烫死了!”
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哥哥来了,拿着粑粑就跑,弟弟眼巴巴望着,姐姐只好把红薯干扒出来给弟弟。
团年之后,就是走亲戚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准备了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压岁钱更不用说了。
小时候过年,物质虽不丰富,但亲人们在一起玩得开心。
长大后,摸爬滚打一年复一年,又临近过年了,儿时的年味深深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但又不禁令人深思。
过年到底是什么?记得很早以前,我在三亚做生意,因为没赚到钱,也因为买不到票,腊月二十九才花大价钱买了黄牛票,大年三十晚上,当我走出长沙火车站,站在火车站广场上,看到亲切的毛体“长沙”两个字,放声大哭。
警察问我,为什么哭?我说,我终于回来了!我爷爷曾告诉我,只有在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之前回家,才叫回家过年!
爷爷的话犹在耳边,过年,只有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只有回到父亲母亲身边,才叫过年,过年就是大团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