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从阅读开始》吴昕孺老师以专业的视角,开阔的视野,深刻的见解,精湛的专业研究讲起写作的根源。吴老师说:“人是先天的阅读者,而不是先天的写作者。创作必然从阅读开始,没有优秀的阅读,就不会有优秀的写作。"对单单喜爱文字,又不愿深耕,不愿静读的我,无疑是最专业,最及时,最权威的指导和指引。
“阅读让我们崇拜,但不是崇拜某一部经典或某一个名人, 而是崇拜真善美,崇拜大自然。大自然是上帝写给我们的书,是我们第一本要读的书,是头等重要的一本书。崇拜大自然就是崇拜人自身,崇拜我们自身所拥有的灵性和思考,崇拜人生的瑰丽和命运的神奇。无论如何平淡的人生都是瑰丽的,无论如何曲折的命运都是神奇的。”这是吴昕孺老师若干独到的见解之一,听后豁然开朗,让我对阅读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和理解,也对人生和命运有了异乎寻常的高层次感悟。
吴老师不仅强调阅读是写作的根源,指出阅读的重要性,还抛出阅读三问:怎么样的阅读才是优秀的阅读?怎么样的写作才是优秀的写作呢?怎么样的阅读才能提升我们写作的水平呢?我学到读书要读纸质的经典,要独立思考,要有独立思维和质疑精神,“质疑和修正是对经典最好的致敬”。在经典阅读中要努力地拓展作品的宽度,挖掘作品的深度,而且还要树立一部作品的高度。听吴老师讲唐诗,真是如临其境,如感其情,如同洒脱不羁,才华横溢的诗人站在大家面前,诗人的音容笑貌出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讲解中一切都变得惟妙惟肖,看见了诗人 ,看透了诗意,领略了诗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应该是我自小学习语文以来听到的最经典的解读,一字一句,字字句句,领略了诗的意境和愿景。
更难能可贵的是,吴老师提出阅读之于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阅读不 是读纸质书,不是绘本,更不是课本,而是要去阅读自然这本大书。还说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最大的悲哀就是截断了他们与大自然的联系。是的,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深有感触。孩子们的教育的确是没有根的教育,他们没有乡愁,没有酷暑寒冬,没有鸡狗砖石,没有狂野的奔跑,没有肆意的大笑,没有满脸的土灰,没有满衣的泥水,他们的童年记忆都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里。孙老师还借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警示我们教育者:教育是农业 而不是工业。教育和种地一样,需要精耕细作,耐心等待,慢慢欣赏,需要有一颗关注和关爱生命的期待之心。受教者是小草,是小花,需要浇水施肥,需要顺应和引导,需要挖掘其内存的生命力量。
吴老师讲了为什么要阅读?怎样去阅读?还最后讲到阅读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仰望;第二重境界:将自然事物看做与自己平等的对象,如好友一般同气相求,互相关照。第三重境界:人作为万物之灵,汲取自然灵气,又反哺自然,让自然变得更美好。反省自己,应该还是阅读小白,处在阅读的第一重境界,也就是阅读和写作都比较感性,一切发于自然。最高境界应该就各位教育大咖达到的境界,大的教育情怀,大的教育格局,汲取自然灵气,反哺自然,让世界因他们而变得更美好!这应该回归我们教育写作研修班的本心吧!
汲取自然灵气,反哺自然,让自然因人的努力而变得更美好!我想成为这样的人!知道,路还很远,很远,不要紧,只要有方向,迟早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