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交场景中,边界感是社交中非常重要的“法则”。保持一点距离,我们的关系会变得更自由而健康;而不加节制地靠近,即便是爱,也可能变得不那么清爽。
在心理学家看来,所谓边界感就是“将自己与他人作为不同存在分开的界线”,简单来说就是: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清晰的人际边界与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更低水平的焦虑和抑郁密切相关。
在传统的乡土社会里,对空间和隐私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当传统的“熟人社会”被现代生活方式消解,加之年轻一代主体意识的觉醒,如今,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不是冷漠,而是对彼此的尊重。
心理边界感的确认,与我们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当我们的边界被他人侵犯时,我们会感到不适与不安;而不清楚自己边界的人,也很容易因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而产生内疚情绪。
对于因边界感导致的种种关系和情绪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传递给对方,让他人明白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的难处,在明确了彼此的心理边界后,我们会迎来更好的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