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爸爸给我讲以前的故事,特别说了我几个姑姑,杨门女将个个都有自己的奋斗史,先简单的记录下我对她们的印象,有时间求证时可以好好写写她们的故事。
算下来,与我关系比较密切的姑姑有9个,都在我的生活里留下过或多或少的痕迹。
今天先说说大爷爷家的三个姑姑。大爷爷和大奶奶是我太爷爷从小带大的,长大后他们都不愿意离开我太爷爷,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就结了婚,继续在太爷爷家住了下来,他们一共生了三个女儿,二个儿子。
大女儿,我叫陈姑姑。作为家中长女,小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学了裁缝,出生时家中的好东西都给了她,人也长的高挑貌美,嫁了一户不错的人家,住到了自家的山头,从小没吃过什么苦。她对家人特别好,爸爸说他小时候和太爷爷进山砍柴,只要经过她家,她总想方设法留些好东西给他们,还常炖鸡汤盼着他们来,而且每次必定要在饭前就给他们每人盛一碗满是肉的汤先喝上。那个年头能拿鸡汤出来招待人的那一定是真心看重你的人。我记忆中小时候也经常收到她亲手做的糯米粉、甜酒、腊鱼腊肉等好东西,去她家从来没有空手、空肚子出来过。她是那种泡茶怕你烫了手,要算好时间先泡上等你的人,事事想得周到细致。
二女儿,我叫佑姑姑。虽然是老二,但是因为和姐姐相差的岁数比较远,她很小时姐姐就出嫁了,弟妹又都小,大爷爷和大奶奶身体相继出问题后,她十几岁就担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爸爸说那时候各家各户的粮食都是要看帮队里干活赚工分换的,不然欠了队里的粮,可能第二年连家具都别卖了。而那时候有姑姑就靠自己一个人在队上干农活养活家里6口人!她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上山砍好一天家里要烧的柴火,随便吃点就去队上出工,放了工还要在自家周边种些菜,没有什么周末的概念,一天都不敢停下来,就怕工分不够,一直到她出嫁都做的很苦。我印象中她是大爷爷家几个姑姑、叔叔里最矮,最瘦,最黑,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估计就是因为在长身体的年纪就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和休息。
三姑姑,我叫粉姑姑。粉姑姑的名字由来有个小典故。当时大奶奶生下了一对龙凤胎,但大奶奶身体并不好,奶水就只够喂一个孩子,家中条件也不太好,没有钱买奶粉。于是家里决定奶水给男孩喝,女孩主要吃米粉,而且就取了“粉”做名字。虽然粉姑姑从小没喝过奶,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也越来越富足,粉姑姑长了一米七的高个子,皮肤白皙,是大爷爷家最漂亮的孩子。粉姑姑在我小时候还带过我一段时间,我记忆中她就总是笑嘻嘻的,还是个裁缝好手,得到什么好布料就会想着给我做身衣服,知道我回老家,就会特意来看我。
大爷爷家的三个姑姑,不管自身经历如何,都特别热爱生命,积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关爱周边的人事,我想着也是家庭的熏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