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报名快结束时,一个妈妈带着女儿走进教室:“老师,跟我女儿报通学”。
“我读寄学”,女儿说。声音较小,恐怕是与妈妈的意见不一致而有点怕妈妈。
我看着那位妈妈:“为什么想要她读通学呢?”
妈妈历数了通学的好处:家离学校近,可以在家吃饭、睡觉;在学校一学期要一千多元伙食费,在家一个人是吃,两个人吃(父亲外出打工)也多不了好多钱;更主要的是自己腰椎盘突出,不能干活。
我很惊讶,一个贫困家庭,腰椎盘突出干不了重活,一些轻活可以做呀,去超市上班或者贩点小物品到镇上的集市上卖,去附近鞋厂领活回家做都能赚点钱。一个月再怎样也能赚个一两千,坐吃山空,怎么给孩子做榜样?
我问女儿:“你想寄宿,住家里有妈妈照顾,不好吗?”
女孩眼望着妈妈,有点怯怯的:“可以体会从学习到生活融入同学们中的乐趣,在学校自己洗衣,来去食堂可以和同学说笑,更主要的住校比在家睡得时间长(通学生要求参加早晚自习)”。
原来做母亲的想把孩子困在身边,读八年级了,还要帮她洗衣服做饭,根本没想过让她独立。名曰照顾,实际上拒绝孩子真正的成长,并让自己以照顾兼病重而不找事做来贴补家用有了理由,也难怪穷。
“她在家非常懂事吧?”我问。
“不听我的话呢,一回家就看电视”,做妈妈的有点愤然,“说她她还生气”。
我开解家长:孩子处于叛逆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要让她从心理上成长,就要给她成长的空间。
你做好饭等她回来吃,吃完碗都不洗,自己的换洗衣服也要你洗。她自己不动手怎能体会你的艰难。
你说话她不听甚至怒目相向,是因为你会迁就她,这样她永远不知道自己与你相处的方式有问题。那她跟别人相处时也听不进忠言,有时道理讲再多,在现实生活面前她照样处理不好,理论不能在生活中运用。同样的事她经历几次就好了。
真正要她成长,必须打消依赖的源头,让她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人相处。说话语气不好,戾气重有人会提醒她;自己的卫生不好他人会鄙视她;说话不注意场合或声音太大影响他人休息会有人责怪……如此一来,她自然会修正自己的言行,历练自己的心智。
几番交流,母亲还是坚持要孩子读通学。女孩在妈妈的不依不饶中败下阵来,讷讷的说:“读通学吧。”
“老师,帮我个忙,报个通学啰。”
我笑说:好的。是不是帮忙还不好说。可能短期内如了你的意读通学,但从长期来说,若是因为这点她在这个阶段该学会的生活哲学而没学到那就是帮倒忙了。
是的,我们尊重家长的意愿,怎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只能是建议。
几年前所带班级里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在家长的压力下申报了委培师范,中考成绩出来后她死活不肯去面试,父母亲打电话让我去劝说。我委婉拒绝了,这毕竟是家事,家长说服不了孩子,我不能因为家长和孩子的双重信任就去规划他人的前程。对前程的选择其实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他人怎好越俎代庖?
孩子该离开父母独立的年龄不让他独立,你又怎能让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