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蛙爬出这口井需要爬10次?
这是我第一次做这道思维题的答案。
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口井深10米,里面有一只井底之蛙,想要爬出这口井,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于是,它开始攀爬井壁。但它体力有限,每次爬上3米就要休息,同时还会下滑2米。之后,再继续攀爬。
请问:这只青蛙要攀爬几次才能爬出井去?
后来,看了答案,我恍然大悟。
看了答案就懂,说明这题不难啊,可是为什么自己还是错了呢?

今天看了《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自己陷入了思维舒适区——浅层思考。
我们的大脑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一种是以直觉和感性为基础的快速思考方式,是一种浅层思考。
它依据于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过往经验。
另一种方式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慢思考,是一种深度思考。
它依据于我们的理性逻辑分析。
我们面对任何问题时,大脑最先启动快速思考,渴望从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中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种方式它凭直觉处事,不需要我们经过痛苦的思考,处在思维浅层思考的舒适区,也是大脑优先的思考问题方式。
我在思考青蛙爬出井需要爬多少次,就是用了浅层思考方式,没有深入考虑到最后3米青蛙可以直接爬出井,不会再滑下来2米了。

这种方式让我们安于现状,浅层思考,限制了我们理性深入思考能力,不利于我们解决复杂问题。
一个妻子突然对丈夫甩脸色,丈夫就凭以往经验,判定妻子因为自己下班晚没做家务,才会这样。
于是,他开始推了应酬,一下班就回家,勤奋做家务。可是,妻子还是没有好脸色。
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去寻找朋友帮助。
朋友就问他:“你妻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脸的?”
丈夫想了想,突然反应过来。原来妻子生气是因为他忘记陪妻子过结婚纪念日,没忘了送礼物。
于是,晚上他买了花和礼物送给妻子,并向妻子做出解释和保证。
最后,妻子也原谅了丈夫,家也不用天天冒冷气了。
丈夫受高人指点,跳出思维舒适圈,理性的分析思考,解决了家庭矛盾。
尼采说: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深度的理性逻辑思考,才能直达问题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