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完系统视角和关系视角后,这一讲,我会给你介绍观察家庭的第三种视角:结构视角。
愿景和组织结构
什么是结构视角呢?为了帮助你理解,我想先请你来想想你所在的公司,它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
首先,它拥有一个愿景,正是这个愿景,能把公司里的人团结起来。然后,它又有跟这个愿景相匹配的组织结构。
在良好的组织结构下,每个人都既能各司其职,又能相互配合。而糟糕的组织结构呢?经常是权责不清,人浮于事,充满内斗,自然也没法实现它的愿景。
和公司一样,家庭其实也是一个组织。它也有它的愿景。
家庭的愿景就是家庭的繁荣和实现每个成员的自我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家庭也要有好的组织结构。
所谓家庭的结构,就是看家庭成员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起来,来实现家庭所需要的功能。
它包括每个家庭成员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在什么样的位置,以什么样的方式互动,他们之间的边界在哪里等等。
关于家庭结构,中国以前就有很多的说法,比如母慈子孝、君臣父子,都讲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一定的等级秩序。父母要照顾孩子,孩子要服从父母。
当然现代的家庭引入了更多的民主作风,但父母要有效管教孩子,还是需要和孩子有一些等级的差异。
父母能够站在一起承担家庭的领导责任,孩子能够探索外部的世界,专注于自我的发展,这就是好的家庭结构。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遵循这样的结构。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亲疏,有时候家庭会出现结构的错位。那怎么识别一个家庭的结构是好还是坏呢?需要你关注两个基本问题。
家里听谁的
第一个问题,这个家是听谁的?听谁的,就能看出家庭的决策机制。一般来说,好的家庭里,重要的事情是由夫妻协商决定的。
有些妻子开玩笑说,在我们家,我老公是董事长,我是总经理。也有丈夫开玩笑说:“结婚的时候,我和妻子商量好了,我们家大事听我的,小事听她的。可是后来我发现,我们家没什么大事,全是小事,所以我只好都听她的了。”
其实夫妻之间听谁的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彼此有一种共识和默契。
如果没有这种默契,夫妻就会为该早睡还是晚睡、谁做家务、怎么教育孩子、怎么管钱、怎么与老人相处等这些问题,陷入无休止的权力斗争。
就像董事长和总经理不合,这个家庭也很难建立起适合家庭发展的结构。
在另一些家庭里,会出现一种权威式的家庭结构。
比如父母中的一方对家庭的事务一言九鼎,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否则就会被训斥。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家里的其他人就必须忍耐和压抑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学会服从。
我举家庭治疗大师米纽庆家里的例子。米纽庆是结构派家庭治疗的创始人,他在《回家》这本书中,曾经讲过他家庭里发生的一个场景。他是这样写的,我来给你读一下:
我记得某个夏天安息日的傍晚,母亲端给祖父一杯微温的啤酒。祖父站起身来,把啤酒泼到了妈妈身上、餐桌上以及整个世界。我记得那是一种类似君王的愤怒……我妈妈整个呆住了,父亲脸上肌肉不停抽搐,时间仿佛凝住不动!
后祖父是否离开,母亲是否道歉……我已经没有印象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我的家族中,我父亲绝对不可能挑战他的父亲,即使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太太也不被允许。
你看,这就是米纽庆所在的大家庭的结构。祖父拥有家庭无上的权威,而这种权威经常会造成压抑的家庭氛围。
但在另一些家庭里,就会有相反的情况:长辈完全没有权威,他们会让孩子来承担这个角色,变成了长辈都要听孩子的。
我见过一个孩子,才5年级的小学生,说什么话都犹豫再三,说出来的话都非常理性,像一个小外交官。
原来他生活的家庭结构是这样的:父母很讨厌争执,可是在很多问题上又缺少共识。所以两个人一有矛盾,就会说:好,那我们去问孩子,听听孩子的意见。
这个孩子不仅要决定跟自己有关的事,比如要不要买学区房,要不要参加培训班,甚至还要决定家庭的事,比如要不要二娃。
虽然父母会说,没事,你就说你的想法,我们会尽量尊重。可是他这个年龄,还不知道这些决定的长远意义。他只知道,自己每做一个决定,父母都会有一方高兴,有一方不高兴。久而久之,他开始不吐露他的想法,甚至会把自己的感受藏起来。
你看,这个家庭把孩子放到了一个错误的位置,导致了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家庭结构。
我们当然需要照顾孩子的感受,可是如果一味强调孩子的意愿,这并不是民主,而是把领导家庭的责任错误地放到了孩子的身上,变成孩子额外的压力。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权力,那就是当他们生病的时候。因为生了病,父母对孩子百般呵护,生怕自己做得不够。而孩子也开始意识到生病的好处,更舍不得放下自己的疾病。可以说,这样的家庭结构事实上强化和维持了孩子的问题。
谁跟谁在一起
如果家庭里出现了至高无上的权威,家里其他人之间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这就要说到,了解家庭结构的第二个基本问题,是谁跟谁在一起。
关系总是这样,当一方出现权威时,感觉弱小的两方就会自动联合起来。
理论上,家庭里的夫妻应该站在一起。可有时候,因为夫妻之间长久未解决的矛盾,其中一方会远离另一方,会开始亲近孩子
通常的情况是,母亲开始亲近孩子,而父亲就经常被疏远。这样,母亲和孩子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跨代结盟”,来对抗父亲。
我就见过一个家庭,母亲在家里做全职妈妈,而父亲呢,自己经营一家小公司,工作非常繁忙。
他们来找我是因为,上高中的大儿子总是玩手机,当父亲管教他时,他根本不听,有时候还会把门一关,这让父亲更加生气。甚至有一次,父亲还踹了门。
而母亲呢,表面上也希望孩子听从管教,可实际上,她对丈夫的管教方式并不满意。每次丈夫一发脾气,她就会来劝,最后孩子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变成了孩子父母之间的矛盾。
在咨询室里,当父亲数落母亲不配合自己时,母亲开始沉默,儿子却开始抱怨起父亲,说你脾气不好,你不管家。
这就是他们家庭的结构:儿子和母亲之间形成了一个隐秘的同盟。
儿子受指责了,妈妈会来帮他。妈妈受指责了,儿子会帮她反抗。而父亲呢,越觉得自己在家里没有地位,不受尊重,就越是要通过教训孩子,来获得自己在家里的权威。一家人就僵在这里了。
牛顿曾经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同样,如果你去问一个反抗父亲的孩子为什么他这么做,他心里隐秘的答案也许是:“因为我站在我妈妈的肩膀上。”
以我的观察,几乎所有难以管教的孩子背后,都有这样的家庭结构。
这种家庭结构是怎么出现的呢?
原来,这对夫妻很早就开始因为理念不合争吵。慢慢地,两个人也接受了说不到一起去的事实,丈夫借口工作压力大,就搬到了另外的房子住。
妻子在家很孤独,一个人要处理很多事情,有时候也会觉得无助,于是就跟大儿子商量。儿子能懂母亲的悲伤,也愿意帮母亲出主意。慢慢地,母亲习惯了遇到事不跟丈夫商量,而跟儿子商量。
这样,儿子就变得越来越没法离家,而丈夫就变得越来越不能回家。这就是错乱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危害。
回到各自的位置上
那该怎么办呢?
当一个家庭的结构出了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站错了位置的家庭成员,回到自己该在的位置上,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
这时候,需要夫妻能够面对和解决他们的矛盾,维护彼此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
就像在这个家庭里,在我想办法缓和了夫妻之间的关系后,我提议当父亲教育孩子时,母亲能帮着父亲一起教育孩子。
母亲担心地说:“那万一他们又发生争执了该怎么办?我老公脾气不好,有时候会骂人的。那我总不能任由他骂吧?”
我就跟那位母亲说:“如果他们冲突了,你可以试着把他们拉开。然后你可以对儿子说,你看,你把你爸给气得!”
下次父子冲突的时候,这位母亲真的这么做了。谁知道一听妻子支持了自己,丈夫的气一下子就消了。他还反过来劝慰妻子说:“算了,别跟孩子较劲了。”
也许你会想,那孩子呢?他会不会觉得被背叛了呢?对于这样一个新的家庭结构,孩子肯定会有一段重新适应的时期。但是从长远来看,孩子是乐得父母之间有更和睦的关系的。
总结:
1、愿景和组织结构:
所谓家庭的结构,就是看家庭成员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起来,来实现家庭所需要的功能。父母能够站在一起承担家庭的领导责任,孩子能够探索外部的世界,专注于自我的发展,这就是好的家庭结构。
2、一个家庭的结构的好坏,需要你关注两个基本问题:
01、家里听谁的,第一个问题,这个家是听谁的?听谁的,就能看出家庭的决策机制。一般来说,好的家庭里,重要的事情是由夫妻协商决定的。
02、谁跟谁在一起:关系总是这样,当一方出现权威时,感觉弱小的两方就会自动联合起来。
3、如何解决家庭结构问题: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当一个家庭的结构出了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站错了位置的家庭成员,回到自己该在的位置上,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