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些个宝妈找我咨询关于孩子学习小提琴的事,我看到了妈妈们来自灵魂的纠结。不得不说现在的家庭条件确实是好了,妈妈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操碎了心,孩子们也忙,兴趣班从周一排到了周日。哪像我们小的时候,管你什么兴不兴趣,压力大不大,爸妈给你选好了,不好好学这日子就“没发过”!
这种现状放在几年前,那我真是理解不了,但现在我理解了,原因是,多总长大了!作为孩儿她妈,我也难逃这一“劫”。想着她以后穿衣服会搭配一点,学了美术;想着学习也是体力活需要有足够好的身体,学了轮滑;想着她思维更有逻辑,以后上学更轻松一点,学了思维;想着她们这代孩子走出国门的可能性更大,也得学英语.........当然,作为小提琴老师的后代,近水楼台这一项没得选,于是,斗智斗勇的日子从此开篇。我不是没有放过她,而是没有放过我自己!
以下po出我和多总之间的练琴日常: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能发圈儿的日常,还是属于仅存一口气的时候。其实,多总不练琴的时候,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你侬我侬”非凡和谐。一旦练琴,爱恨交加!
我教学小提琴十几年了都尚且如此,所以妈妈们在陪练的时候真的不用怀疑自己,你无需自责,孩子的智力也没有问题,这些都是大概率事件。但为何这些个“威逼利诱”的方式方法都不那么见效果,作家六六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到位:“现在的孩子不饥饿,不仅仅指吃饭。”说白了,就是条件好”害“的,没有给他们“饿”的时间,还不到点儿,啥都提前准备好了,当然就不觉得那么珍贵。
所以在陪练的问题上,实际也是在考验妈妈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对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欣赏。学习小提琴钢琴这些难度较大的乐器上面,效果不会有像美术或是体育类的项目那么显著的看得到进步,那么孩子的成就感就只能从父母那里获取,否则“杀鸡杀鸭”一年,谁还想继续学。因此,需要不断进步的,不只是孩子,妈妈也要调整和学习,总结经验,继续披荆斩棘。
最后,我们为何要坚持,还是引用作家六六的一段话:“我希望有一天,他成年了,以某项技术谋生,却在闲暇之余,翻开琴盖,辅导孩子练琴,然后想起当年他小时候,妈妈开车送他去学琴,回来陪练,拿着棒子吼他,又陪他满世界追寻大师表演的日子。
那时候,也许我都不在了,他却还记得我曾经说过的:‘没有千锤百炼,何来绕指柔音?’
而这,是我留给孩子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