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指导孩子上了一节失败的课,郁闷了一天。
今天上的是《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围绕着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一个语文要素来进行设计的,并且在上课的时候,我按照课文的三个部分内容,分大组分别来学习。具体要求是,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学,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勾勾画画,也写了很多批注,我仔细的看了看孩子们写的还是非常到位的。然后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在他们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我观察了几个小组,觉得嗯,组长组织的非常有序,孩子们也能按照要求嗯,读完句子再谈体会,从他们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的体会还是比较深入的,也发现有的孩子在补充自己的批注。最后就是到了全班交流,这就是我今天最失败的地方,一开始还可以耐心的听孩子们有序的代表小组进行发言,但是听着听着我就又着急了,老毛病又犯了,又开始管不住嘴了,不由自主的就想去补充孩子们的发言,忍不住的就开始一意孤行的代替孩子们去说,并让他们只管去记,到最后发现孩子们都已经不耐烦,再听我讲了,我又开始发脾气,对着孩子们吼叫,还让他们好好听我说。其实在这个时候,我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怎么又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了?其实心里面已经很懊恼了,但是吧,可能是因为面子的原因,那还得硬撑下来。所以到课后就课也没上完,罗罗嗦嗦的说了半天,孩子们也不爱听,我还生了一肚子气。当走出教室的时候,唉,心里面真不是滋味,恨自己怎么就又忍不住的讲讲讲说说说了?
唉,继续修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