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 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自信”也会同样有效。 所以,为了与孩子有效沟通,我们应将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 “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即游戏。
2.游戏力,是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 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通过玩游戏让孩子表达出来。
记住:孩子通过游戏理解世界。
第1章 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
1. 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与天生的好奇心,很容易演变成为“无理取闹、惹是生非”。我们之所以吼叫,是因为无计可施,或者这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我 们感觉山穷水尽,很难再获得孩子的信任,因此我们无比孤独。我们很想重新联 结起亲子之情(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抱有同样的愿望呢?)。但我们就是不知道该怎 么开始做。
2.玩-游戏力亲子方式 — 可能是重建 亲子间深情联结的桥梁。游戏当中所激发的活力,所产生的亲密感,可以缓解父 母的压力感。游戏方式使我们得以进入孩子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而 能使亲子关系变得亲密,父母能够建立自信,重新与孩子建立联结。当孩子觉得 心理安全,他在游戏中会玩得开心尽兴,表现出合作精神与创造力。游戏也让孩 子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从生活创伤里恢复过来,对他们新获得的经验形成理解, 从而感到周遭的真实世界更加清晰而有意义。
3.“游戏力方式”并不只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恰恰相反,它 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游戏力方式”源于游戏,但其内涵要比游戏更为丰富: 从枕头大战,到一起逛商场;从孩子哭泣时安慰他,到一起修理自行车;从讨论 规则,到准备上学;从运动受伤时照顾他的情绪,到在床前聆听孩子讲述他的恐 惧和美梦,都可以进行“游戏力”。
4.孩子为什么游戏?对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工作。
(1)探索世界:在生物界,智慧越高的动物,玩游戏的时间 越长。与鼻涕虫和树木不同,人类对于世界和自身的了解,都是通过主动的探索 和实践来进行的。大孩子将游戏定义为自己与朋友一起做的任何事情, 而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游戏却是他选择去做的任何事情。游戏之所以有魅力, 部分原因应归结为这种主动选择。有些学习只要人活着就会自动进行,但许多学习则在游戏中发 生。人类的童年期越来越长,为的是可供游戏的时间可以相应地越来越多。通过游戏,孩子一边主动探索世界,一边尝试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能力,这个过程使孩子越来越自信成熟,游戏将保持、培育孩子自信,远离无力感。(无力感是指无法通过游戏获得掌控感,它会导致孩子不能自由玩耍,软弱无助)
(2)体验生活:游戏是孩子尝试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径,就像幼狮们从厮打中学习生存技能一样。
(3)与人建立亲密关系:通过游戏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保持、培育亲密,远离孤独,与别人重归于好。
(4)情感创伤康复:通过游戏,释放现实中的负面情绪,保持、培育情绪康复力,不再深陷悲伤,重新振作。在孩子通过游戏来进行情感创伤康复时,成人应该配合孩子,引导他们通过游戏释放。
5.成为擅长游戏的父母:当我们筋疲力尽或是无计可施时, 我们会觉得再跟孩子玩游戏就会烧干我们的最后一滴油。但是,当我们尽情地跟 孩子玩耍时,才发现原来我们还有精力,不但有精力可以玩,还有精力为棘手问 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法。如果不玩游戏,错失的不只是乐趣。在游戏中,孩子将他们内心的感触 和情绪表达出来,他们不会、也无法用别的方式告诉你。我们需要聆听他们,他 们也需要倾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用孩子的方式加入他们的游戏。孩子不会说: “我今天在学校过得不好,我可以跟你谈一谈吗?”可他们会说:“你可以跟我 玩吗?”如果我们同意,他们会将发生的事尽可能地表现出来。他们也有可能什 么都不说,而是等我们主动提出要求。游戏结束,我们可能已经帮助孩子增强了 自信心,他心中也感受到了关爱—— 有了这些,他们才能够重新回到学校,自 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如果他们认为大人不会陪他们玩,那么可能连要求都不会提。 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我们在我们的世界里,彼此一再错过重新联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