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田静老师分享:
①不给自己设限,做什么事情小步前进,
31页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说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告诉我们毫无目的的重复动作,并不能提升我们反而有可能会退化。
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有计划有目标,有反馈的,走舒适区的,天真的练习只是毫无目的的简单重复。
43页,当我们走出舒适区,有明确的目标,制定了计划、监测执行、保持动机前行。
2、杨迪老师分享:
有目的的练习讲了整本书第一个要素——有目的的练习。
17—22页中的内容细读三遍后。对“默默无闻”这个词深有好感触:这个论文不被重视。说明了作者凡事遇到事情一定要多进行思考,深度思考会有这么多的收获。
3、岳素红老师
遇到瓶颈怎么办?
39页①试着做不同的事儿,而不是最难的事儿,寻找不同的方法来克服障碍。②减慢速度小步前进,允许自己慢慢来。
感悟:遇到瓶颈不退缩,要勇往直前。需要刻意练习。要逼自己一把才能更优秀。
4、陆虹老师
没有刻意提高,那么就有退化。
感悟:健身一年了现在感觉没有之前出那么多汗了,教练说,你已经达到了心肺适应的效果。好像继续训练好像没有什么作用了,遇到了健身的瓶颈期。现在的难度已经达到了我的心肺能力的极限。那就需要调整,要么会有退化或者不进步的感觉。所以接下来,可以和教练一起找到可以再进步方案,尝试突破。
5、领读人:姜老师总结。
听大家讲的时候,感觉到杨迪老师在刻意练习5分钟演讲。
如果和我5分钟,准备一星期,20分需要准备2天?后来发现5分钟讲两个小时的内容会更难。现在陆虹老师以一个词为引,代入案例,谈体会。
素红老师不仅超前阅读和提前阅读,的刻意练习,体现了走出舒适区,有目标。
姜老师:什么是可以练习?自己的语言。
姜:精进。小步前进从1到2到3。突破自己的设限
①目标有目标目标要具体要可执行(分解执行)反思分析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可执行是不是需要调整?
②瓶颈:当遇到舒适区的时候就是瓶颈期,不同人的反应不一样,逃避?战斗?呆了?精进?未必要在同一件事儿寻找更难的东西,可以不同的方向尝试。例如我是做老师的,除了课上的学习,关注课下,从校内到校外家庭教育等。
为什么练习后有差距?
③差距:情境在变,经验没有变,心智模型没有变,那就会退化。同样是心脏问题,但发病原因不一样,有经验的医师对于突发情况反思,建立应急预案的心智模型。专家和泰斗差距(44页例子)的区别在于是否建立心智模型。
根据数字是什么然后再组个起来。但是在这个情境下不太合适,组合更重要。
④建立检索机构:
有效的学习方式:间隔练习、穿插练习、脚手架(建立新知与旧知得链接)知识融会贯通,要有量,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才能练建立系统,链接起来。
当你开始读书时就是刻意练习。因为不想所以才要。因为不想跑步所以才要跑步。因为不想读书,所以才要读书。
总结:刻意练习(精进)
同样是目标,我怎么清晰目标,同样是练习,刻意练习和天真练习。
小练习:最近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怎么细化分解实现。
7、周艺强老师:冥想瑜伽时间有冲突,刻意练习就想一件小事,能坚持下来就是锻炼自己意志。
而且在专业知识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要涉猎更多的方面,精进专业和自我突破。
8、黄老师分享:
打破瓶颈问题:
①打破瓶颈多读书②要想提升更多必须要自己融入更高的学习共同体。③有目标才能打破瓶颈,需要什么,可以关注什么。产生困惑,孩子的学习在进行游戏中学习?盲盒游戏
目标:考国际汉语言老师。关注什么,就一定有什么被我们吸引来。
黄老师不仅一天学习10小时,还在学英语,太棒了。
一个聪明的人善于借助别人的智慧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9、千洋老师分享:
量变到质变。一定要讲速度
目标:晚上11点睡。
卷入更多,收获更大。发声就是发生。
记录人:聂小燕。若有遗漏或不妥之处。,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