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晨间三件事(5.24)#昨日回顾(5.23)
事件收获
事件:听杉树全国营的第二次线上学习分享
【验证】
对于个人使命宣言高度的新理解与相互验证!
顾老师在杉树支教西昌培训期间,讲解的使命宣言2.0:
- 使命:存在的价值,解决“ 所为何来”的问题
- 愿景:中长期目标的浓缩,明确“ 要去哪里”的问题
- 经营理念:即是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向,描绘“ 怎么去”的途径
- 价值观:价值取向,确保过程“ 校正不偏”
- 品牌形象:呈现与外在认知,思考“ 如何定位和塑造”
我最近通过“哲学+问题”的学习的理解:
- who:你是谁?—— 自我探寻
- where from:你来自哪里?—— 优势整合
- where now:你现在在哪里?—— 定位
- where to:你要去玩哪里?—— 价值选择
- how to:你打算如何去往哪里?—— 路径选择
两者都是在解决人生使命的问题,通过对两个的相互验证,我得到以下的收获。
一、使命宣言就像一个系统
1.系统组成的元素为:
- 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
- 对象: 我的使命、愿景
2.系统相互之间构成的关系或者结构有:
- 定位“我”处在时间维度的哪个阶段?来确保接下来过程的效正不偏—— 价值观
- 从过去到现在的我的价值积累,进行 优势整合后,我拥有什么,我的身份是怎样的?—— 品牌形象
- 从现在到未来的我之间,如何去进行的 路径选择?—— 经营理念
3.系统的功能:围绕“我”实现我的愿景、人生使命!
二、这样思考的价值
系统具备的要素是:输入、系统(黑盒子)、输出,通过把使命宣言合理理解为一个成长系统。
1.而输入就成了”我的愿景、我的人生使命“,它对应着我的价值选择,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我要去往哪里?
2.系统的暗箱(黑盒子)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品牌形象、经营理念;
- 品牌形象:对过去价值积累的优势整合确定与外界联机的品牌形象 (身份)
- 价值观:对应着自我的价值观定位 (价值、信念、原则)
- 经营理念:对应着通往愿景的路径选择 (能力)
3.输出就是不断实现一个个小的愿景,逼近到实现我们的”人生使命“。
【启发】
- 个人学习计划的实质就是目标管理。
莹姐提到一点:实践过程中,好用比计划做好更重要。针对如何落实,提到一个方法与工具:excel事件对应+甘特图显示进展。 - 标准这个概念的理解。
what: 能够使用场景范围非常广,用于各种事项的评估。例如常见的黄金二十点,就是从提高标准的角度进行“游戏化”的一种使用方式。而对标准的升级也客观体现了我们成长的不断进步。
how:那么如何去提升标准呢?
其实就是认知的升级,通过不断实践,刻意的练习,把对认知的理解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心理表征。这个时候,再去看待以前遇到的同样一个问题,自己看待的角度思维方式也会发生巨大该表,体现在行动上对应自己的标准也会出现天壤之别。 - 认知坑:自我介绍不是用来给自己做个定义的,本质是一种自我营销。
价值:当我自己澄清了自我介绍不是一个给自己看,而是用于营销的时候。价值思维就发挥作用了,营销的why,对应的how,最后的呈现what。
两者的差别:同样是自我介绍,一个是可有可无的作用;一个以达成目的为导向的营销介绍,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放大。为自己投资、增值的效果。
晨间三件事
今日第一件事:记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h40min)+考试
期待成果:
- 基础知识形成组块记牢
- 计算题弄懂至少两个题
今日第二件事:处理完证券实验(2h)
期待成果:
- 彻底完成有关证券课的所有作业
今日第三件事:听线上会议
目的:
- 对标管理。
- 必要的外在信息摄入,保证不确定性。
期待成果: - 使命宣言有新启发
- 增加对目标管理的实践理解——通过分享的个人成长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