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出名的一本书,《倾城之恋》,我读完后却不知道该从何处开始写感受。内心有一种悲凉,为那个年代的女性,也为写尽人性的张爱玲。
是有很多无奈,也看到了太多人性的阴暗面,却依旧想坚守内心里的光,所以张爱玲的笔下,总有一种惋惜,若他/她的命运不是那样该多好!
也许是现在总是在探讨家庭教育的关系,张爱玲的小说中,我思考最多的,还是关于怎么为人父母。《第一炉香》里的薇龙,从小就没有和姑姑接触过,父母与姑姑的关系也不好,却为了生活主动找到姑姑,跟着姑姑学做交际花。她喜欢的人,姑姑不同意就不能过多接触,而姑姑最后让她们在一起也是有利所图。如果从小父母教育过薇龙,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样的生活才算充实,薇龙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盲目的由姑姑安排?
《第二炉香》里的母亲,明知道大女儿为什么离婚,却从来不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小女儿再次走进悲剧的漩涡。两个女儿不知道什么是性生活,把正常的夫妻接触理解成男人发疯。即使找母亲寻求安慰,母亲却不为所动。导致了罗杰的悲剧,这有何尝不是母亲与两个女儿一生注定的悲剧?
最让人难过的是《茉莉香片》里的传庆,他羡慕嫉妒活泼开朗的言丹朱,把对生活的愤恨全部发泄在这个明媚的女孩身上。丹朱只想和传庆做好朋友,传庆却因为母亲年轻时和丹朱的父亲差点成为情侣,就觉得好像是丹朱夺走了自己本来该有的幸福。可是,他的悲剧人生是因为他有个极其霸道自私的父亲,拼命打击他,辱骂他,感受不到爱的孩子,看什么都是假的。
《心经》里的畸形父女恋,导致许小寒和母亲都成为了悲剧人物。最可恨的应该是父亲的懦弱与背叛,但同时母亲因自己的无能,纵容许小寒爱上父亲,也是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琉璃瓦》中,姚先生是个尽心尽力的父亲,他总想为七个女儿找到人生的最佳归宿。可是,却从来没有得到女儿们的谅解与支持。父爱有错吗?也许是爱的方式不同吧。
如果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有悲苦遭遇都归结于原生家庭,怨命运怨父母,那么这个人也是非常可悲的。因为人生来就有种力量,即使在乱世里,也可以想办法挣脱命运的束缚,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困境。像白流苏,像霓喜,她们都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世间最可靠的只有自己。白流苏说是战争成全了她的爱情,霓喜却一次次通过嫁人想换来社会地位,两个人的经历没有谁好谁坏,也许在各自的经历中,她们已经做了自己可以做的最佳选择。
生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悲与苦本来就是福祸相依吗?即使白流苏最后和范柳原在一起了,我也不觉得这是个圆满的结局。常听一句话,人生只有经历,没有好坏。也许对于张爱玲来说,她写下的每一个故事,想表达什么,也不奢求所有人都能读懂。当她把故事写完了,主人公经历的人生,就像她也经历了一番。过去就过去了,生活中无法言说的事情,文字可以。
故事还在流传着,与她有关,又与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