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漫谈(老王唠教育)之128


教学常规漫谈  之128(1120)

今天谈谈布卢姆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按学习水平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

1.知识

知识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和理论等。

2.领会

领会比知识高一级水平,是指能把握知识材料意义,要求问题的情境与原先学习的情境有适当的变化,如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或对原先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或概述等。

3.运用

运用是理解的标志,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5.综合

综合是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如撰写一篇内容独特的文章等。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6.评价

评价是指对材料进行价值判断,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它是利用两个标准(内在标准和外在标准)对别人的思维产品进行价值判断,如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等。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

1964年,布卢姆的合作者提出了情感领域里的目标分类,由低到高共分5级水平,分别是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以及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1.接受(注意)

接受是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和文体活动等)。从教的方面来看,其任务是指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到某一事物的存在的简单注意到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它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2.反应

反应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处在这一水平的学生,不仅注意某种现象,而且以某种方式对它作出反应(如自愿读规定范围外的材料)以及反应的满足(如以愉快的心情阅读),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3价值化

价值化是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包括接受某种价值标准(如愿意改进与团体交往的技能),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奉献(如为发挥集体的有效作用而承担义务)。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所涉及的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使得这种价值标准清晰可辨。价值化与教师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类似。

4.组织

组织是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重点是将许多价值标准进行比较、关联和系统化。学习的结果可能涉及某一价值系统的组织。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这一级水平。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是指个人具有长时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至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其行为是普遍的、一致的和可以预期的。这一水平的学习结果包括范围广泛的活动,但强调学生行为的典型性和性格化。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着重突出学生的一般适应模式(包括个人的、社会的和情绪的)。

(三)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1972年,布卢姆的合作者又提出了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由低到高分为7级水平,分别是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

1知觉

知觉是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

2定向

定向是指对稳定的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心理准备)、生理定向(生理准备)和情绪准备(意愿活动)。知觉是其先决条件。

3有指导的反应

有指导的反应是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操作的适当性。

4.机械动作

机械动作是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为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5.复杂的外显反应

复杂的外显反应是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迅速、连贯、精确和轻松为指标。

6.适应

适应是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修正自己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装置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7创新

创新是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境。它强调以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的创造能力。

布卢姆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是根据学习水平对知识进行的分类,由低到高自成体系,便于对知识的测量,尤其是对大单元的知识的测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