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江南水都中学 李珊
课堂实录:
一、学生分享设计图
第1组:展示设计图,利用生活中钢琴的架子,画出来,60度角
其他同学补充
第三组:书的四个角,用竹杆固定,利用三角形原理
不能用 20 厘,应 改成37厘米(利用数学,进行丰富计算)
询问能否接受?可以,有选择性接受
第六祖:利用生活中电脑、画架后面有个支架
建议:两侧放钩子
二、设计图转换成模型
想想怎么提高效率?
结合同学的观点,改善自己的设计图。即在设计图上做些修改(老师建议:用红笔批注)
及时反思(看是否运用多学科知识)
两人合作
不断学习他人优点
顺序,先想好
要有完整的构思
教师补充:
从容不迫(要等塑熔胶干了才能测试)
边做边想,有学习测试单(评估自己的支架)
倒计时18分钟
教师在关注每一组活动,并拍照。提醒:时间过去三分之二、胶棒和竹棒捆在一起,有修改设计的用红笔批注
时间到了,把剩余没有粘完的粘好,并摆在前面的桌子上。半成品也可以。(教会孩子时间要求,倒计时30秒,等待全部孩子上交全部作品)
三、展示成品,请学生上台分享
教师观察到,只有2组同学举手,表示成功
邀请同学分享遇到什么困难?
1.工具使用不够熟练
2.设计图不够合理
3.书前面固定的比较轻,重心不稳
反思:减小误差、节约
设计图,做出了什么改变?
回顾设计图,找找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下一节:修改设计图,重新完成作品
(任何设计师都是在不断修复和修改中完成作品的。)
感想:
教师在每一次学生活动前都讲明了具体要求,让学生更明晰规范要求,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教师在课前回顾:如何搭稳固的支架(为了更好的保护视力,调整坐姿)?以及支架要求:牢固、成本低、美观、实用。当她邀请同学上台分享设计时,她让坐在台下的孩子们想想:当同学上台分享时,台下同学可以做什么?孩子们答到:可以倾听、补充、给出建议。教师并将这些回答写在黑板上。然后这组同学才开始他们的分享
这样做的好处是:分享活动不再是泰萨和那个一组同学要认真,台下所有同学都会积极参与,因为他们是也带着任务(倾听、提意见)。所以,课堂变得更高效了!
第二次是在动手实际搭支架前,明晰活动要求,教师提出:如何让活动更高效?
引起学生思考,回答:可以结合同学的观点,改善自己的设计图(即在设计图上做些修改(老师建议:用红笔批注);及时反思(看是否运用多学科知识);两人合作;不断学习他人优点;活动顺序,先想好再动手操作;要有完整的构思。
通过孩子们的分享,同学们就知道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要怎么做,实现高效活动、高效课堂。
建议:
在动手搭建支架环节,时间18分钟,似乎不太够,导致多组作品只是半成品,或是做完了,没有时间测试支架的性能。所以这样会影响后续的反思,也许不是因为设计图不够合理,而是制作时间不够长,导致作品失败。
可以适当减少前面的引入、分享作品设计的时间,适当延长动手搭建支架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