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对孩子唠叨了,把你的巫婆“扫把”收起来吧!

孩子大脑,是如何对一些“词眼”反应的?

公园里,一位小男孩在爬土堆,妈妈在一旁唠唠叨叨:“别爬,会摔”;

过了一会,小男孩在树下捡树叶,妈妈在一旁唠唠叨叨:“别捡,虫子会咬你”;

又过了一会,小男孩看见路边一位胖嘟嘟小女娃踩脚踏车摔进沟里,妈妈着急又开始唠唠叨叨:“别笑,人家会打你!”

小女娃听到后,气冲冲跑过来打了小男孩一拳,小男孩很无辜,“妈妈,我没笑,我啥也没做呀!”

我想说,他妈妈做了!

为什么唠叨会成“诅咒”?不是笑话,唠叨是巫婆手里的“扫把”。

▲“不、别”式唠叨,会出现相反情形

“别想那头白熊!”

当我跟你说这句话时,你脑海里一定已经浮现出一头白色的熊。为什么会这样?这便是“白熊效应”。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经做过一项实验。 在实验里,当实验者对被试说“别想那头白熊”,结果却出现相反的情形——一头白熊在所有人的脑海里栩栩如生。

有一位朋友曾经跟我说过一件事,她把它描述为“一件相当苦恼的事情”:

一天晚上,她3岁的儿子在床上跳不停,把床垫当超级蹦蹦床。

“你别吵!我头都晕掉。”妈妈抱怨,想让儿子停下来。

没想到小男孩呜呜哭了起来。

“怎么回事?我没骂你!哭啥?”

小男孩很受伤,掀起被单把整个头盖住了,就像一只小鸵鸟,哭得更伤心了。

“这啥心思?孩子真让人难以理解,我这本科的都搞不懂你……”

其实,有些小朋友会对大人的话比较敏感,对他们来说,“你别吵”=“你很吵”,已经代表批评。

除此之外,“不、别”式唠叨会不停地给孩子带来心理暗示

很多爸妈经常很苦恼地跟我说:“每天都在教育,越教育越唱反调!”每一次当我进一步详细询问,都会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他们把“唠叨”当教育。下面这些话,你一定不陌生:

“别愣头愣脑的,赶紧呀”,

“别哭了,哭得我要喷火”,

“不要那么懒,太阳都掉山坑了”,

“走路不要像个乞丐一样”,

“你能不像一头猪吗?”

……

这是啥路子教育呀?简直就像一个巫婆举着扫把诅咒:“你很坏,你很坏”,“你很差,你很差”……孩子能不唱反调吗?

▲“不、别”式唠叨,就像给一只气球打气,终有一天会“爆”

话说在某国外“爱心动员会”上,一位浓胡子卷发先生被牧师的演讲感动,便走了进去。

他泪眼婆娑地掏了掏自己的钱袋子,打算捐掉身上的所有钱;

他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听着听着,脸上有些不悦,打算只捐一只口袋的钱;

他继续听,脸上开始厌烦,打算一分也不捐;

当演讲终于结束,他不仅不捐,还愤怒地从爱心箱偷走了2元。

这便是“超限效应”,这位小偷正是我们可爱的马克.吐温先生。

对孩子来说,少许的“唠叨”是教育,太多的“唠叨”便会给孩子带来厌烦。如同给一只气球不断地打气,气球终有一天会“爆”。事实上,唠叨是父母们常用的、却是非常不合适的“教育”。唠叨的背后是怨气满怀的父母,他们以为通过唠叨就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或习惯。其实孩子不是你嘴前一块“冰”,被吹吹口水就会融化。想让孩子快乐成长、改掉坏毛病,不仅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还需要耐心。

▲“不、别”式唠叨,给孩子带来伤害,“爸妈总是不喜欢我”

唠叨的语言,常常带着负面的字眼,能轻易被孩子捕捉到。当孩子的耳朵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的唠叨,在这样的家庭里,你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会变得消沉、没自信。因为父母的唠叨,给孩子们带来了伤害,“嘴里没一句说我的好话,总是唠唠叨叨,充满厌烦……”一位小女孩跟我这样说。

这位小女孩曾经因为妈妈唠叨而把自己“弄丢”。

有一天,妈妈带着她外出逛街,她想吃一个冰淇淋,妈妈说:“你别那么嘴馋,你看你圆得就像一只球……”妈妈开启了唠叨模式,在前面一边走一边唠叨,小女孩在后面沉默。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回头才发现女儿不见了!妈妈心急如焚地寻找,才在一位陌生的好心阿姨身边发现哭闹不止的女儿。当妈妈指责女儿“为什么要乱跑”时,小女娃哭着说“你不爱我,我为啥不能乱跑?”

▲如何不唠叨?把你嘴里的“否定词”,一次性扫进“垃圾桶”

不、不要、别、不能……把你嘴里这些“否定词”,一次性扫进“垃圾桶”。因为否定词,常常会与一些负面的感觉相关联。相比之下,如果父母采用正面的、积极的字眼,会给孩子带来正面和积极的感觉。不仅有助于亲子沟通,还会给家庭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孩子的心理也会受益。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你家宝宝端着水杯,正想把水杯里的水倒进沙发里,如果你大喊:“别倒掉水”,宝宝可能手一抖就倒了;相反,当你叮嘱孩子说“端稳杯子哦”,孩子反而会把杯子端得稳稳的。

这其实跟大脑的“图片优势效应”(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有关。

相比起文字,大脑会更快处理图片;当大脑看到语言时,常常需要先把语言转换成图片;相比起肯定句,否定句会多了一层“转码”,年幼孩子常常转不过来,很多情况下会把否定词忽略掉。所以你让他“别倒水”,他可能就把水倒了,这种情形,在宝宝时期尤其常见。所以,想要跟年幼孩子更好地沟通,父母尽量采用肯定、正面的字眼。

一爸爸脾气火爆,总爱朝孩子吼,但是他对上司很恭敬。

孩子的妈妈说,你用对上司三分之一的好语气,我娘俩就很知足了。

这位爸爸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就知错即改嘛。

某一天,当他的儿子在沙发上跳啊跳,他本想吼:“别像个疯子乱跳!”

突然想起妻子的话,便大吼:“像个正常人那样坐着!”

“你娃咋不正常?”妻子吐槽。

不过小男孩很惊讶,说“老爸终于没爆粗口”。

看来,坏爸爸变成好爸爸,需要一个过程;从唠叨到不唠叨,也需要一个过程。

▲温馨提示:“唠叨,孩子不听;不唠叨?更不听了”,怎么破?

这其实是唠叨“后遗症”的后果。但并不是父母得了唠叨“后遗症”就继续唠叨下去,这是不对的,也最终没一点儿教育效果。结束唠叨,养成“有事说事,有事没事也不唠叨”的习惯,建立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形象。

2012年权威杂志Journal of Adolescence有过一项调查,证实权威型父母,是最佳的父母类型。在权威型父母面前,孩子更信任父母、也更愿意聆听,教育也容易贯彻。权威父母也轻易得到孩子的崇拜。

所以,别再对孩子唠叨了,把你的巫婆“扫把”收起来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55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0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24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4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5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5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78评论 1 30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8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6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49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67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0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4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