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传统政治复兴下之君主独裁(上)

明代共十六主,二百七十七年。明代是中国传统政治之再建,然而恶化了。恶化的主因,便在洪武废相。太祖是一个雄猜之主。第二个恶化的原因,在于明代不惜严刑酷罚来对待士大夫。此亦起於太祖。鞭笞捶楚,成为朝廷士大夫寻常之辱。盖中国自宋以下,贵族门第之势力全消,宋儒於科举制度下发挥以学术领导政治之新精神。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明太祖、张居正则皆此潮流下之反动也。明代废相以后,析中书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副之。六部之上,更无领袖,而天子总其成。另设内阁大学士,为天子襄理文墨。

成祖以后,始有“内阁”之称。仁宗后,阁权渐重。独裁的皇帝不问政事,最著者自推神宗。自然有权臣应运而生。世宗时,夏言、严嵩遂弄大权。自此以后,内阁学士朝位班次升六部上。于是实际相权或竟称君权,一归寺人。因此明代司礼监,权出宰辅上。因此宦官逐渐骄横跋扈。内寺之权,极盛于熹宗时之魏忠贤。

在一种黑暗的权势下面,鼓荡出举世谄媚之风,而同时激起名节之士之反抗,而党祸于此兴。直待全国正人都卷入党祸,而国脉亦遂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