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个关于心理学的讲解,叫内部自我评价体系。
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评价系统还分为内部和外部。
外部评价就是别人对你的评价;内部评价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大部分人都喜习惯于外部评价来着判定自己做的事的,对与错,好与坏。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父母总是要你好好学习,就能出息。你就在心里默默的发誓一定好好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你就开始害怕恐惧,怕被父母责骂,怕失去老师的重视,怕同学的议论。
长大后,你习惯听从上司安排,被上司责骂时要么一言不发,憋在心里。要么就想嘚回去。
而你获得领导的一个口头表扬时,足以让你一整天神采飞扬。
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叫作外部评价系统在操控。
其实还有一种对立于外部评价体系的系统,就是内部的自我评价体系。
内部自我评价体系,能够帮助你更好的成为你自己。
因为嘴长在别人的身上,我们无法阻止他人说什么,但是却可以自己掌控自己。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自信,自卑,抑郁等等,其实这都和自我评价体系有关系。
自我评价体系最开始的建立,源自于原生家庭。
我记得自己在参加中考和高考的时候,每一次面临这样的大型考试的时候,我总是会晚上睡不着觉。
当时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压力来自于哪里,但是就是知道自己如果考不好一定会被父亲骂。
高考成绩下来以后,我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甚至连本科也没有考上。
我父亲不停的对我怒吼,还朝我妈妈发火,他甚至想拿凳子砸我,当时我就抱着必死的心随便他砸,但是父亲最终没有动手。可是那个状态已经在我心里产生了很重的影响。那个时候的自己曾一度想离家出走。
后来自己回忆过往经历时,父亲的这种严厉性一直影响到我现在。
记得,刚开始工作那几年,我很害怕和中年男子说话,尤其是那种很凶的人。所以,特别不喜欢自己的上司是男性,特别是那种很严厉的男人。
我甚至没想到的是,这对处对象也产生了影响。一直都希望自己接触的异性对象是那种比较暖心和比较温柔的,最终,我的结婚对象就是那种暖男型的。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里面,苏明玉的妈妈就是一个严厉控制型的妈妈。苏明玉一直都不肯原谅他的妈妈,但是最终选择了和解。
如果你生长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里,在你长大的过程当中,你会最开始会想脱离原生家庭,但最终还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去和解,和自己和解,再和原生家庭和解。
怎么做到内部的自我评价体系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三步:
1.自我鼓励,可以对着镜子练习,向自己微笑,向镜子的自己说你好,向镜子里的自己说你很棒,最好能把做得成功的事说给自己听。
还一种自我鼓励法,就是写成功日记,可以从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写起。比如,你以前从不和邻居道你好,今天早上出门时,碰到了同时开门的邻居,你主动说了声“你好”。
2.放下过去的自己。把自己所有的不快乐和烦心的事,通通甩掉。
你需要向郑板桥学习“难得糊涂”的做派,学习李白“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潇洒。
3.关注当下的自己。有本书《当下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会关注当下的状态,活在此时此刻,过去的和未来的都暂时和你无关。
我还记得,最开始毕业的时候,去应聘一个打字的文员,那个时候自己打字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但一分钟也能有6 0-70字。但是别人要求我打一篇文稿的时候,我紧张的一分钟就打了10来个字。
由此联想到了,当今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
每次孩子作业没有做好,或者,一直在拖拖拉拉,没有做完的时候,你可能会在不停的说他,甚至生气的大吼。
而使用内部评价体系,你会先自我思考你的目的。你是希望他成长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的话,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这件事,如果他想拖,就让他拖,只是让他自己承受拖拉给他带来的后果即可。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在他小时候,他的父母都对他特别的开明,所以他的成长经历都是非常的乐观的。
小的时候他有段时间就喜欢看蚂蚁搬家,一放学回家就一直看蚂蚁搬家,父母从来不会说他,想看到什么时候,他就看到什么时候,直到他自己回家。父母也不会去催他也不会叫他去写作业,所以他的整个童年都是非常健康的。
尽管你我已成年,可能经受过不太好的原生家庭影响,但你我也是独立的个体,可以建立起自我的内部评价体系。这样,你就可以走出过去负面的影响,以及很坦然接收但不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