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同理心,直到成年的儿子给我指出来。
同理心(英語:empathy),或称同感心、共情等,是从他人的参照系统中理解或感受他人正在经历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运用理解力与想像力等,尝试(在想像中)将自身置于他人处境或所在「位置」的能力。同理心描述了识別、理解和同情他人的感觉、情绪、思想、动机和人格特质的能力和意愿。同理心通常还包括对他人的感受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例如怜悯、哀悼和出与同情的帮助等。(摘自维基百科)
这么一大堆定义简化一下,就是三个能力,一个意愿和一个缺乏。换成大白话就是:会不会?能不能?愿不愿穿上别人的鞋来感受自己脚趾头的舒适程度?能不能从理解的层面来关心、帮助或爱别人,而不是施舍的姿态。
答案是我不会不能不愿穿。原因是我是有自恋型人格,秉持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关键是—还不自知。
我从小就发现无论班里发生什么事情我总是最后知道的那个人。从小就不喜欢合群,给人清高孤傲的感觉,让人避而远之。别人跟我在一起会浑身上下不自在,因我完美主义性格让很多人相形见拙。我一甩出鄙视的眼神、犀利的话语、精准的纠错,立马会让他人无处遁形。
我先生昨天还问我是不是有自恋情结,我说只有一点点。唉,什么都别说了面壁思过去。媳妇笑呵呵地说,我儿子简直就是男版的我。所幸他不到三十岁已经知道什么叫同理心,而我我年近花甲才知道,自己竟然没有同理心、缺乏共情感。见过晚熟的人,没见过我这么晚熟的吧。改造自我去,好在还来得及,最美不过夕阳红,我要人生美美地谢幕。
花瓣落下也要落成美美的样子,就是这么自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