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腊月二十八,我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车窗外的景色渐渐从高楼大厦变成了连绵的青山。空气中飘来若有若无的鞭炮味,那是年的味道。我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奶奶灶台上蒸年糕的香气。
村口的老榕树依旧挺立,枝干上挂满了红灯笼。树下三三两两坐着晒太阳的老人,他们眯着眼睛,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我拖着行李箱走过,听见他们在议论:"这是谁家的闺女?""好像是老林家的孙女,在城里当老师那个。"
推开家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酱香味。奶奶正在厨房里忙活,案板上摆着切好的腊肉、腊肠,锅里咕嘟咕嘟炖着萝卜牛腩。她见我进来,连忙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回来啦!快尝尝奶奶新做的腊味。"
厨房里热气腾腾,灶台上的大铁锅冒着白烟。奶奶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她夹起一块腊肉递到我嘴边:"尝尝咸淡。"我咬了一口,油脂在口中化开,咸香中带着一丝甜味,是记忆中的味道。
"今年村里好多人都去城里过年了。"奶奶一边切菜一边说,"你王婶家儿子在深圳买了房,接他们老两口去过年。你李叔家闺女嫁到了上海,今年也不回来了。"她的语气里带着些许落寞。
我环顾四周,发现院子里确实冷清了许多。往年这个时候,隔壁王婶总会送来她腌的咸菜,李叔家的小孙子会在院子里放鞭炮,整个村子都热闹非凡。而现在,只有几只麻雀在院子里蹦跳。
除夕那天,我和奶奶一起贴春联、包饺子。她的手有些抖,包出来的饺子歪歪扭扭的,却依然坚持要自己动手。"你爷爷在世的时候,最爱吃我包的饺子。"她说着,眼眶有些湿润。
夜幕降临,村子里零零星星响起鞭炮声。我和奶奶坐在堂屋里看春晚,桌上摆着瓜子、糖果和奶奶特意做的年糕。她时不时往我碗里夹菜,生怕我吃不饱似的。
"奶奶,明年我接您去城里过年吧。"我试探着说。
她摇摇头:"不去不去,城里哪有年味。再说了,你爷爷的牌位还在家里呢,得有人守着。"
我望着她布满皱纹的脸,突然意识到,对于奶奶来说,年味不仅仅是美食和热闹,更是一种坚守。她守着的,是这个家,是记忆,是那份永远无法割舍的乡愁。
夜深了,奶奶已经睡下。我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清晰。这个年,虽然少了往日的热闹,却多了一份难得的宁静与温馨。
我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年味会越来越淡。但只要有奶奶在,只要有这份坚守在,年味就永远不会消失。它是奶奶包的饺子,是灶台上蒸腾的热气,是院子里挂着的红灯笼,更是那份割舍不断的乡愁。
第二天一早,我被鞭炮声吵醒。推开窗户,看见几个小孩在院子里放鞭炮,笑声清脆。奶奶正在厨房里忙活,灶台上又飘起了熟悉的香气。
这个年,虽然冷清,却依然温暖。因为我知道,只要回到这里,就能找到最纯粹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