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小人难防,必须以史为鉴,才能混好职场!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原文]

林甫引萧炅(jiong)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挺之先娶妻,出之,更嫁蔚州刺史王元琰,元琰从赃罪下三司按鞫,挺之为之营解。林甫因左右使于禁中白上。上谓宰相曰:“挺之为罪人请属所由。”九龄曰:“此乃挺之出妻,不宜有情。”上曰:“虽离乃复有私。”

[译文]

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一向不学无术,有一次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伏腊”读为“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尚书省怎么能有‘伏猎侍郎’呢!于是萧炅被调出京城,为岐州刺史,因此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关系亲密,想要推荐严挺之为宰相,曾经对他说:李尚书正受到皇帝器重,你应该去登门拜访,与他搞好关系.而严挺之素来傲气,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竟不去拜访.李林甫就更加恨他.严挺之先前娶的妻子,被休掉后改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因为贪污钱财罪被御史大夫、中书省和门下省逮捕审问,严挺之为他说情.李林甫就乘机让左右的人到宫中告诉了玄宗.玄宗对宰相说:‚严挺之在有关官吏面前为罪人说情.‛张九龄说:‚王元琰娶的是严挺之休掉的妻子,不可能有私情.‛玄宗说:‚虽然已被休掉,但还有私情.


解析:

严挺之的错误

1)没有考虑到萧炅背后的人是谁就贸然进行批评

李林甫是唐玄宗身边的红人,举荐萧炅做户部侍郎,就是要把财政大权抓在自己手里,结果因为严挺之的一句话导致萧炅被从中央调了地方,使得李林甫如意算盘落空

2)清高

第一次的萧炅事件,如果说只是严挺之从专业角度进行批评,没有任何政治色彩的话还可以理解,那么这次张九龄想要推荐他当宰相,让他到李林甫府上走走关系,他因为看不起李的为人,就不去拜访,就彻底的站在了李林甫的对立面

3)感情用事

王元琰被调查,好巧不巧的是在严挺之马上要当宰相的时候,这个时候严挺之还去管这种事,很明显是掉进李林甫设下的陷阱里,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笑面虎,睚眦必报,一旦逮住机会必定会致人于死地

李林甫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1) 第一,严挺之不去拜访他,注定即使今后当了宰相也不会跟他站在同一战线,第二给其他人打了个样,不用抱他的大腿也能当官,降低了他在朝臣中的影响力,以后不会再有人找他跑官了,这样他提拔的人少了,此消彼长,张九龄就会做大,在玄宗面前他就丧失了话语权。所以李林甫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严挺之当上宰相,保住自己的地位。

2) 剪除张九龄的羽翼

张李二人素有嫌隙,李林甫数次在玄宗面前说张的坏话,已经让玄宗开始疏远张九龄,但这还不够,他要的是将张九龄彻底剔除出权利的中心,所以先从张九龄身边的人下手,从王元琰下手,引出严挺之,而严挺之背后是张九龄,这样好处有两个,一是意图能够得到很好的掩盖,避免引起玄宗的注意,二是同时麻痹张九龄,避免他提早设防


李林甫的计算成熟老辣,能成为权臣心机、手段都炉火纯青,既打击了对手,又将自己置于安全的区域内,不露声色剪除竞争对手,达到自己大权独揽的目的,真正的职场高手啊!

看看这件事带来的最终结果吧:

于是上积前事,以耀卿、九龄为阿党,并罢政事。

玄宗又联想到以前的事情,认为裴耀卿与张九龄庇护自己的党羽,二人一起被罢免参政知事。

学习历史,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我们在职场求发展,不害人,但要防止被人陷害,尤其是到了一定层次的管理岗位或者是得到公司的资源,由于其稀缺性甚至是唯一性,所以得到后如何守住果实,就是职场人需要时刻警醒的,关键时刻不要像严挺之一样功亏一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