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情:情境导入、设疑激趣。共学式课堂下,学生是核心和主体,这就要求学生预学、先学,才能实现以学定教,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教师要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前,依据课程内容来设计导学案和预学单,并在学习平台上传微课视频来作为学生自学的辅助性资源,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自学,让学生能够做好学习的知识准备。
二、共疑:师生共学,质疑互生。共疑环节是学习汇报和思维提升的环节,也是师生共学式教学的重要体现。各小组(尽量全员参与)以多种形式(白板演示、画图讲解、投影说明等)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并摆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邀请其他小组共同研学。其他小组一起质疑问难、争论答辩、修正补充,充分展示小组的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共研:分组模式,探究学习。共研学习是构建共学式课堂最为直接的途径和方式。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和发展情况,在坚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下,将学生们划分为几个小组,进而利用多媒体将课前所反馈出的问题进行展示,以此作为小组共学的任务,引导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共练:分层设计,训练 巩固。 当堂解题训练,是共学式课堂下“共知”的有效体现,侧重于巩固学生知识理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共知:总结归纳,建构创新。共知环节是对课堂的回顾、反思和总结,也是巩固、提升和积淀。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归类,形成思维导图或知识树,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完全掌握。
六、共评:自评互评,主体多元。共评是共学式课堂的重要环节和最后阶段,能够为教师提供改进、优化教学的方向和依据。对此,教师要明确智慧教学的内容和构成,进而明确评价对共学式课堂、智慧教学的意义,关注学生在整个共学式课堂中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