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抽空把孟云老师昨天的分享又看了一遍,刚开始看到书名的时候,自己愣了一下,教育的概念太大了,如果问我什么是教育还真的脑子一片空白,听到孟云老师对教育娓娓道来,思绪渐渐被拉回来,想到了大学毕业后备考招教、特岗的日子里,每天背的烂熟的教育学:
又如:教育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上岸后似乎这些知识又还给了课本,抛到了九霄云外,不曾再提起。原本以为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只是自己上岸的跳板,从没有想过这些话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有什么意义,从没有细细去品味过这些话的真正含义。虽说是靠着这些理论知识让自己步入教师行列,成为一名正规军,但现在回忆起来刚上班的那几年,真的是把师徒式教育发挥到了极致,什么苏格拉底,我已经和他渐行渐远,什么教育情怀,先压制住他们再说。
今天被孟云老师这么一讲,这些知识大有来头,他们历经岁月洗礼,经久不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仍然能经得住考验,仍然特别受用,我们应该,必须好好琢磨琢磨。
一月中旬大姐在指导我班主任演讲时,有一句“教育学就是关系学”,今天很巧合再次听到,只有建立好的关系,才能让教育发生,好的教育达成之前是好的关系在铺垫,而好的教育反过来也会促进师生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喜欢这个老师,也就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学这个科目。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互相照亮,互相成就。
苏格拉底说:不将老师视为权威,使学生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向自身,教师与学生间是充满善意的切磋,在这种关系中没有屈从和依赖。
最具智慧的教育案例谈不上,但是点点滴滴的教育生活中,我试图去学习教育家的思想。在一节地理课堂上,在讲题时,我碰到了自己的盲区,而恰恰班里的一个学霸同学为我打开了思路,我及时告诉学生们,老师不是圣人,也会犯错,青出一篮胜一篮,学生比老师厉害的比比皆是,鼓励他们可以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遇到难题时,我们一起上网查找资料,一起解决,一起讨论。
作者还提到,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操练,自我学习和成长。不得不佩服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这么前卫的思想,反观现在一直提倡的探究式学习,不就是我们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吗?现在的优质课比赛,学生探究问题、学生质疑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教育是有温度的,像阳光一样,不止照耀在一处,洒落在一隅。之于老师,之于孩子,之于家长,像爱一样,温暖着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的收获,那便是:幸福的人生来源于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