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结构化为翼,扬素养之帆——李付晓老师专题讲座学习感悟

2025年9月20日,我有幸在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聆听了正高级教师李付晓老师的两场专题讲座。上午,李老师以《新教材变化剖析与适配教学策略探究》为题,系统梳理了新教材的体例与内容变化;下午,她进一步围绕《结构化教学的实施策略》,通过丰富案例深入阐释了结构化教学的理念与路径。一天的学习,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让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与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新教材变化:从“知识散点”到“结构整合”

李老师首先指出,新教材在体例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现出更强的结构性与系统性。例如,例题后增设“试一试”,单元后安排“整理和复习”,每册后设置“复习与关联”,六年级下册更设有“总复习”,形成“单元—全册—小学”三级复习体系。这种设计不仅强化了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更引导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实现从“点状学习”到“网状理解”的转变。

在内容方面,新教材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进行主题整合,如将“万以内加减法(一)(二)”合并为“万以内加减法”,将“比”与“比例”整合为“比和比例关系”,体现了模块化、类比迁移的设计思路。此外,新教材还增加了“尺规作图”“数量关系”等专题,强化数学本质与思想方法的渗透,突出计数单位一致性、运算一致性、度量一致性等核心观念。

这些变化不仅是形式上的调整,更是教育理念的升级:从教知识转向育素养,从碎片化教学转向结构化整合。

二、新教材特点:突出数学本质,强化思维结构

李老师强调,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在于突出数学本质和体现结构化。在“数与运算”中,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其加减乘除的本质都是“计数单位个数的操作”。例如,加法中的“末位对齐”“小数点对齐”“通分”,本质上都是为了保证计数单位一致;乘法是“计数单位个数之积”与“计数单位之积”的结合;除法则可通过“乘倒数”统一算法,体现运算的一致性。

在“图形与测量”中,一维的长度、二维的面积、三维的体积,其度量本质都是数出度量单位的个数。这种一致性帮助学生打通知识之间的壁垒,形成跨学段、跨领域的整体认知。

此外,新教材还通过“成长小档案”“自我评价”等板块,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培养元认知能力,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理念。

三、教学策略探索: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面对新教材的变化与特点,李老师提出了三条核心教学策略:

1. 加强整体设计,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应具备单元整体视角,研读课标与教材,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设计“左顾右盼、上挂下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应引导学生理解“大单位化小单位”“小单位合并大单位”“进率为10”的逻辑关系,避免“数一个记一个”的碎片化学习。

2. 精心设计活动,促进素养生成

教学应回归“学生本位”,设计真实、开放、探究式的学习任务。如李老师展示的“分数连加”问题,学生通过通分、画图、扩倍、拆项等多种策略求解,不仅巩固了运算技能,更发展了策略思维与创新意识。她强调:“好课是学生思考探索,教师顺势点拨”,教学应重在“输出为本”,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验证、反思。

3. 优化评价方式,展现思维过程

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表现性与素养导向。李老师介绍了“数学乐园通行证”“学习档案袋”“课堂表现积分卡”等工具,并强调习题设计应“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例如一道题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0.3米等于1/3米”,或通过画图说明分数除法的算理,这类题目考查的不是机械记忆,而是理解与推理能力。

四、结构化教学:从“知”到“智”的桥梁

下午的讲座中,李老师进一步深化了“结构化教学”的理念。她指出,结构化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整合,更是思维方式的建构。它帮助学生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从“学会”走向“会学”。

她以“运算定律”为例,说明从一年级的“分与合”到四年级的“定律总结”,再到五六年级的“推广应用”,是一个逐步抽象、不断结构化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可迁移的大观念,如“等值变形”“数形结合”“转化思想”等。


李老师提醒我们:“不要为了结构化而结构化”,而应让结构化自然融入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需求。

五、反思与启示:走向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新教材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型。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

强化结构意识,通读教材,把握知识脉络,设计“求联求通”的教学活动;

突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理解计数单位、运算一致、度量本质等核心观念;

注重学生主体,设计真实任务,鼓励表达与反思,让学习可见、思维可触;

优化评价设计,注重过程与素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正如李老师所言:“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只有深入理解教材的结构与意图,才能实现从“教知识”到“育素养”的跨越。

李付晓老师的讲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新教材教学的方向。她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案例,让我们看到了数学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结构化为翼,以素养为帆,带领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真正实现“为思维而教,为素养而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