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有效的企业需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寻找方向的能力,即策略。……二是调动资源的能力,即计划。……三是将你的策略变成能影响市场的影响力,即执行。
一个流程中产生的问题必定需要从流程的角度来分析,否则容易产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
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的产生,还不仅仅是因为没有从流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就没有把策略-计划-执行建立起一个流程。常见的现象是:策略是根据理想定的,计划是根据心情定的,执行是根据现状定的。策略、计划、执行,是三个分离的东西,彼此之间基本没什么关联,或者在制定的时候还有关联,第二天就全忘光了。
策略,固然是寻找方向,但也必然是基于现实的。什么是方向?有起点,有终点连接两点,才能产生方向,只有一个点是没有所谓方向的。而很多中小企业在制定策略时,往往就只有一个点——我们想要到达的那个点,即终点,而不考虑当下自己的能力、资源等情况,没有起点,以致于路径不清。在问到路径问题时,老板们总是回答:“我们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走一步看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
这“走一步看一步,车到山前必有路”,也就是所谓“计划”了。当老板决定“车到山前必有路”时,也就是说老板事先没有任何计划来进行资源整合,而是把所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都放在手边,随时调用。老板是方便了,可是那些被调用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们就傻了,因为没有老板的指令,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该干些啥。自然也就谈不上执行了。
从一个人自己做一件事,到指挥一群人共同实践一个事业,是一个巨大的改变。策略-计划-执行所形成的框架,常常会使老板们感觉到,这玩意把自己也约束进去了,而且几乎每时每刻,资源都是不够用的,几乎每时每刻,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的确,框架是一定会把老板约束起来的,但若老板自己都不愿意为企业发展受约束,又如何要求员工受约束呢?
的确,资源永远都是不够用的,这就是考验做计划时的创新能力了。家中要来客人,同时要完成烧水、买菜、打扫卫生几件事情,各事件如何安排?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题目,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计划不同效能的原理,对任何计划都是有效的。
的确,计划是常常赶不上变化的。我们常常说,当变化发生时,要干什么?——要改变计划。但若连计划都没有,你拿什么来改变呢?改变的依据是什么呢?你又如何知道改变之后,你就一定能实现原先的策略呢?就像在山中行走,原定方向没有路了,你必须绕路,若没有地图和指北针,你怎么知道,绕着绕着,不会绕到非洲去呢?有了计划,变化之后产生新计划,计划与计划环环相扣,是保证我们在变化中始终不会迷路,始终向着策略前进的关键。
策略要考虑现实,计划要讲究创新,执行要盯着策略,惟此才是一个流程,才能产生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