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 道德经开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道很大,它是无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又是有规律的,有方向的、有法则的。我们常说的人道、商道、官道、妇道、盗亦有道等都说明了人与万物皆有道可循,有道可依、有道必守。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一切茶艺、茶礼、茶技的集大成者,是茶这种物质通过人类的行为与思想进行升华的产物。浅里说,是有规则、有礼仪、有思想的饮茶方式;深里说,茶道就是一部哲学。
说起茶道,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茶道,其实最早提到茶道二字的是皎然和尚(生卒年不详),但他跟陆羽(733-804)关系很好,陆羽称其为亦师、亦兄、亦友,可以说没有皎然,就没有陆羽的《茶经》。皎然留下的唐诗有470首,写茶的有15首,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写道“孰知茶道全而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茶道两字的出现比日本早了800余年,只不过宋朝没用此概念,但上至皇帝、下至布衣盛行的点茶、斗茶其实就是后来茶道的模本。
日本本无茶,唐朝时日本最澄法师(767-822)从天台山带回茶籽种植才开始有茶,到宋朝日本高僧临济宗初祖荣西和尚(1141-1215)二十年间两度入宋,修禅宗,学茶艺,著有《吃茶养生记》,才影响并带动了日本人喝茶;到了明朝出了一位叫村田珠光(日本室町年代1422-1502)的人,他的师父是大名鼎鼎的一休宗纯禅师(我们所知的聪明的一休)。村田珠光效仿唐宋之饮茶方法,吸收赵州禅师的“吃茶去”、圆悟克勤的“茶禅一味”等禅家思想、结合了日本当时的平民茶和贵族茶,以“和汉无境”(指大和、汉两个民族)为指导思想创立了茶道的雏形。
后来又出现了一位关键人物武野绍鸥(1502-1555),他受村田珠光的影响很深,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出名的茶人几乎都是他的弟子,包括千利休(1522-1591),而正是千利休这位日本茶人集大成者,在前辈的基础上完善并创立了以“和敬清寂”为茶道精神的日本茶道。四百多年来,茶道在日本逐渐形成了里千家流派、表千家流派、武者小路流派、远州流派、薮内流派、宗偏流派、松尾流派、织部流派、庸轩流派、不昧流派等几十个流派。
我想把茶道总结成一句,就是:在特定的环境,用特定的器、席、水、茶举行特定的仪式,用精神来品茶,是一种超越普通生理需求的一个过程。
日本茶道是在汉、唐、宋文化的基础上演变和创立的,那时候的天朝简直就是日本人的偶像,什么都向汉人看齐。而中国的文化(包括茶文化)由于历史原因曾经断层过,现在大家觉醒了,也有些人开始在努力重拾中国茶道,创建了“清静怡真”的中国特色茶道精神,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完整的体系,而搞成了有日本茶道影子的四不像产物。
我一直认为,茶道精神是不分国界的,何必去争它是你的是我的,茶是一碗水的和平,茶是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融入任何文化。喝茶不过拿起、放下;世事可以且拿起、且放下;人生定要拿得起、放得下,这也是我理解的茶道。
沏上一壶新茶,茶烟袅袅,思绪阵阵,在那浸泡的茶汤中慢慢品着汉时的沧桑、唐时的浪漫、宋时的礼仪、清时的战争、民国的文艺……
而现在,只剩下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