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饮茶的大环境下,你说你不会喝茶或不喝茶似乎成了一件丢份的事了。于是,总有些人只要一见到茶及参加各类茶会就张口茶艺、茶道,闭口茶禅一味乱吹一通,反正大家都不是很懂。就这样,茶界涌现出了一大批“茶糊涂”、“茶混混”,大家因茶“欢聚一堂”、乐此不疲。
茶艺(师) 广义上讲是种茶、做茶、泡茶等跟茶相关的技艺与方法,现在泛指泡茶的技艺。通过人来展现茶的面貌与品质是学茶艺的最终目的。
茶艺既然是个技术活,那么它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会的东西,三年学徒可成师,只能称为技艺,若干年后泡茶技艺炉火纯青了,这个艺也就可升为艺术了。
何为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榜样,中国茶六大类一千多种,试问你多久才能搞懂,搞不懂何以传道、授业、解惑?而现在在有关部门那里十天半月就能“混”到一本相关部门颁发的茶艺师证书,在这个物欲横流、虚荣心膨胀的浮躁社会,这些快速泛滥的“文化商业产物”,对业界和社会是贡献?还是危害?值得商榷!
茶艺,永远是茶在前,艺在后。艺是靠人展示出来的,茶艺是用人将茶最好最美好的一面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切不能本末倒置,茶艺师泡茶时不要刻意的表现自己,那是大忌,你手中泡出的茶好不好喝才最重要。因为你当初学的是茶艺课,而非电影表演。真正的茶艺师泡茶时应该做到心无旁骛、茶人合一,这样才能泡出一款好茶,其间也需要日积月累的学习和总结经验,始终怀着一颗谦卑、平和、感恩的心去泡。
一句话,茶艺师泡茶,茶是主角,人是配角;茶是红花,人是绿叶。茶艺,动作优雅是前提,茶汤好喝是目的。
茶禅一味 顾名思义,茶中有禅,禅中有茶,两者融合,茶禅一体。
世间先有茶,再有禅。茶,禅茶,是指一种物质;禅,茶禅,是指一种意境。
禅,是佛教中的一种修为,讲究虚灵宁静,把外缘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回自身。修禅需打坐,打坐易犯困乏,须茶来解,所以最早利用和种植茶的就是僧人。
提到茶禅公案(公案是指禅宗记录的历代高僧的经典言行,作为后来修禅者的一种指示),最有名的当属唐朝时六祖慧能的第四代传人赵州禅师(从谂和尚)。说:一日,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赵州禅师转向另一个僧人,问:“你来过吗?”这个僧人说:“我曾经来过。”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这时,引领那两个僧人到赵州禅师身边来的监院(寺院的管理者之一)好奇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
赵州禅师称呼了监院的名字,监院答应了一声,赵州禅师说:“吃茶去!”
现在赵州柏林禅寺还留有四句诗: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问吃茶,还是吃茶。一句“吃茶去”包含了世间的冷暖甘苦,开创了茶禅一味的先河。
而真正悟出“茶禅一味”这四字真言的是宋朝著名高僧圆悟克勤,他在石门夹山寺(今湖南常德)用二十年时间把雪窦寺重显禅师的《颂古百则》公案编成了轰动禅林的禅门第一圣典《碧岩录》,悟出了茶禅合一的境界,禅,不过一碗茶汤之间。
茶与禅的渊源也离不开陆羽、皎然、齐己、贯休、皮日休、陆龟蒙、温庭筠、卢仝等高僧大德和诗人骚客,有元稹的茶诗为证: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明天为大家分享关于茶道的信息!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