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学习都离不开”视、听、嗅、味、触、意“这六感,学茶也一样。
视觉看茶
茶叶的形状、颜色、美丑都可以通过眼睛来审视,视觉是最直观的判别,如龙井可以是黄绿色的、翠绿色的,但一定要扁平形的,否则不算是龙井;全是细梗带叶,叶片黄黑卷曲略显油光的是安化黑毛茶;看样盘中有一款"黑"茶,仔细看却发现此茶呈红、褐、黑的基本是岩茶;两寸长、墨绿扁平的只有太平猴魁;干茶墨绿看着没茎光是卷曲皱褶叶子的定是六安瓜片;人们喜欢以貌取人,也喜欢"以貌取茶",人是否好需要交往,茶是否好需要品味,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要轻易看一款茶的外观下定论,眼见不一定为实。
听觉知茶
从唐朝起就有听画之说,哪里办画展,听说是阎立本、吴道子、张萱的,趋之若鹜;听说是张三、李四、王五的,便无人问津,那怕他们有前者之功底。茶也一样,听说此茶出自北苑的龙团凤饼,千金难买;听说此茶出自寻常农家,便挑三拣四,那怕它有前者之品质。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交流是用嘴巴讲用耳朵听。你可以听制茶师傅给你讲茶的制作工艺;你可以听茶学教授讲茶的各种成分与好处;你可以听茶企老总讲茶产业的发展趋势;你可以听茶叶店老板讲什么茶好卖什么茶难卖;你可以听四处游走的茶人讲各茶区的所见所闻。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听取别人的经验能使自己快速成长,有时候耳听不一定为虚。
嗅觉识茶
嗅觉是一切欲望的催化剂。当你闻到面包房飘出的香味,啊!太香了,想吃;当你路过油菜花地,那花香会使你心旷神怡;当你闻到女人的香水味会不会春心荡漾.......学茶也一样,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气味。浙江新昌的勾青有饱满的栗香味;贵州黎平的龙井有兰花和金银花的混合香;湖南安化的红茶有辣桨籽、桂皮和含笑花的混合辛甜香;闻铁观音杯盖香,三秒变一变,前三秒花香、再三秒酸味、后三秒奶油香;冰岛会有高扬的带薄荷味、花木的甜香;福州五窨的茉莉针王,闻杯盖有浓郁的野生蜂蜜香;喝到有鱼腥味的白茶定是下雨天采自田里面的茶;闻到的气味如梅雨季节打开柜子的那种一般不是熟普就是六堡了;通过茶香味还可以判断茶叶的生长环境,一般来说茶中含花香的生长海拔基本在450米以上的香灰土、冰渍岩土,植被多为针、阔混叶林。每个人的嗅觉灵敏度都有差异,有人只能闻出一种香,有人却能够闻出几种香。”闻香识茶“的技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平时可以多闻闻大自然中各种花草树木的味道,在记忆库中作一个储存,待品茶时拿出来对应就是。
味觉尝茶
我们可以通过舌头和口腔辨别出”酸甜苦辣咸麻涩“七种味道,除了没有辣味(除非化学加工的所谓老茶)和咸味(青藏地区加矿盐煮茶不算),别的五种味道茶叶里都有。茶叶中最常见的味道就算”苦和涩“,这是茶的本性,这也是不喜欢喝茶的人所嫌弃的。苦主要是咖啡碱体现出来的,就如咖啡不加糖同样的道理,涩主要是儿茶素刺激口腔粘膜的感觉,苦与涩不怕,入口能化开就好。甜在舌头前端就能感知,好茶的甜是一种持久的甜,如果是头两泡很甜,三四泡马上没了那可能是加了蔗糖的甜味;苦是舌头两侧最能感知,可以以投茶量来控制茶的苦味;酸是舌头中部最能感知,我们平常喝到的酸味有几种,一是加工过程中引起的,如渥堆不当、发酵过头等原因;另一种是储存的老茶自然产生的果酸。我们常说的”回甘“就是茶汤过口腔先苦后甜的感觉,最能感知的部位在舌头后半部;麻就是口腔两侧和上腭及舌头边缘受到刺激的感觉。品茶师就如品酒师,要想胜过常人,唯有多学、多品、多记。
触觉判茶
关于对茶的触觉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手的触觉,二是口的触觉,三是肠胃的触觉。如判断一款龙井(扁平条形类茶)的干度是否到位,可以抓一小把茶叶在手中进行按捏,感觉很软的根本没做干,很有弹性的含水量还未达标,弹性小并有脆感的干度到位;手感粗超的做工欠佳,手感很滑的做工很到位。任何茶可以放入嘴里用门牙嚼,感觉酥脆的代表干度到位,有韧性的干度不够。喝茶时将茶汤在舌底打转、在口腔回荡都是利用嘴巴的触感去判断一款茶叶的优劣,所谓的“滑、润、醇、厚”等感觉都是如此来的。有人喝绿茶就胃疼,有人喝生普就拉肚子,有人喝岩茶就打嗝,有人喝黑茶就放屁,这些都是肠胃对每一种茶的排斥与接受,排斥的少喝就是,接受的多喝无妨。
意觉悟茶
意觉就是意念,就是思想,前五感都环环相扣,最终由意觉来综合,来总结,来评判。我们平时说的要过脑就是如此,不过脑没有记忆,谈不上学习。要做到学而时习之,做到温故而知新,要会不耻下问,要会虚心接受,这是学习的心态,只有心态放平才能接受新事物。当然如果把你的思想或者心得用文字记录下来对于学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佛家有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也是人们认识外界的六个门,学茶当然也在其中,万法唯心,一切唯识,知行合一,万事皆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