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组织初三毕业学科教师执教复习研讨课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科组观评课,形成复习课的学科模式操作流程,提高常态复习课的质量。我在随堂听课时发现,真是“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同学科教师的课堂结构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复习知识,解决问题,总结方法,达成目标,提高能力。我从教学设计、学习方式、评价等方面梳理了一下,一堂高效的系统复习课(区别专题复习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明确目标的课前备课是复习课高效的前提。没有终点的出发是漫步。当然对于紧张的期末复习来讲,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是不允许课堂“漫步”的,更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所以课前一定要再次认真研读课标,明确知识点,抓住考点,既要突出重点和易错点更要结合学情(单元过关情况,最近发展区),确定符合实际的三维学习目标(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复习课切记不能再面面俱到,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生厌倦不感兴趣)。
二. 以问题导向为载体的知识回顾是复习课高效的基础。张云霞老师的生物复习课一开始就给出复习问题提纲,学生结合课本自主记忆复习,鲁晓霞老师的生物复习课一开始让学生独立完成学案1-6题,李新杰老师的历史复习课给出了每节课的复习提纲。教师通过以复习问题提纲、知识提纲、解决简单问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回忆知识,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抓手,使复习内容具体化,指向性强,提高了复习的时效性。如果教师再给出明确复习时间(几分钟完成)、形式(独立背诵、解答,小组合作等)、展示(检查的形式例如提问、板书、投影等)、评价(积分卡)等,效果会更好。注意不要上成练习课,只是练练讲讲,而不重视知识体系构建。
三.以师生互动为途径的知识体系构建是复习课高效的核心。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首届全国课堂教学研讨会强调“单元设计”,就是强调把零散的课时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事实每个知识它不是独立的,它与前后知识密切相关,是必要让它们系统起来,建立起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张云霞老师通过学生对问题串的解决,回忆基础知识,总结结题方法,教师点拨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单元化,认知结构化,把书本学博,是今后留存大脑的宝贵财富。
四.以达标为目的的当堂训练是复习课高效的保障。崔允漷教授说:“一节课的好坏你要看70%的学生达标了吗?”所以复习课堂必须设计当堂达标环节,目的就是诊断本堂课的预设是否达标。为科学达标注意两点,一是当堂达标题的设计务必与学习目标吻合,渗透中考题目;二是落实流程性检测,合理设计时间,明确答案后务必统计正确率,科学评估,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可以实施课中分散达标,也可以最后集中达标。
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手段的多样学习方式是复习课高效的关键。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学生的新鲜感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对于满堂灌的课堂学生会厌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张云霞老师开始让学生独立背诵,重点知识同桌互查,难点知识小组合作,教师提问师生互动等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有效的评价会激励学生学习,鲁晓霞老师对首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积分奖励,效果明显。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课堂,就是教师实现每天复习课的达标率在70%以上(新授课的标准是70%,复习课应高于70%)。课下积极落实“全员育人”制度,加强个别辅导,做好天天清,单元过关,使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