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到柳永落第之后的靡靡生活,这段时间科举应考只是他的一个副业,小小的副业,因为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贡献了给广大的宋朝娱乐圈女明星们了,留下了一段段莺莺燕燕的市井青楼传说,同时也得益于其丰富的阅历,这个时期也填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绝代好词,数量之多、质量之精都算的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收之桑榆,失之东隅,科举这个万千人过独木桥,无数人挑灯夜战,头悬梁锥刺股的“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进阶之路,无数学子都需要足不出户数年甚至十年如一日的全身心全时间投入,如柳永如此这般敷衍的学子我想不中举也确实是顺理成章!但是官宦之家出身的柳永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应考、落榜、再应考、再落榜…,一直到新君登基恩科天下,柳永才得以50岁高龄的举子身份得以中举,赐了个五等同进士出身,后面安排了个八品小官终于算是有了公务员编制了!
好不容易得到的官员身份,柳永很是珍惜,利用自己的才能积极为民服务,尤其是在舟山做盐监的时间,写出了一首广为流传的《煮海歌》,是他一生所有作品中难得的一首七言诗作,非常有价值,里面有当时煮海盐的生产过程以及技术水准,还有盐户的艰辛和苦难,最难得的是诗里面还映射了对于当权者的不满,完全是把自己放在了广大底层人民群众的角度上,阶级思维水准和勇气魄力都颇为难得!这一点倒是和历史上柳永给人的印象不通,他不是一个只知道留连风月的纨绔子弟,当有了合适的平台,他亦可以变形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情怀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