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最近因为头部受伤住进了医院,年近八旬,在医院里绝对是最高龄的病人了。住院一周多,头部的伤已无大碍可由于多次感冒造成的肺炎却让她低烧不退。最近吃饭喝水吃药都有些困难,吃的很少,大部分时候都昏睡在病床上,醒着的时候比较少,能跟人沟通但身边的亲人都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也许那是梦话,也许她突然回忆起了某件事情某个人就随意问问,但守候在病床跟前的人更无从知晓。听说她会经常抓护士的手不让打针,捏我妈妈的手不让她帮忙喂水喂饭。人老了临终的这一段路真的好难走。
最近《经济学家》杂志的封面文章就是在讲临终时的医疗护理怎样让人有尊严的死去,但事实上就连发达国家的医院也无法达到让人能够有尊严的死去,让病人有选择的在为数不多的活着的日子里做他想做的事情。现在的医疗体系培养出来的医生都是怎样进行各种医疗干预等手段延缓病情尽量让病人“好死不如赖活着”,很多病人去世的前两周还进过手术室。治疗方案很多也是非常激进,为了赖活着让病人忍受更多的痛苦和挣扎。很多临终的病人也无法全面详细的了解自己的病情,无法跟医生有深入和诚恳的沟通,造成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情况是病人已经丧失了这方面的能力,再有就是家人的劝阻想要隐瞒病情让病人心里好过一些。如果病人知道还有几个周的时间可以存活,那么他会选择继续治疗打个九死一生的赌,还是选择在有限的日子里每天都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再平凡不过却让自己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的事情。我想,如果是我我会想选择后者。
现在美国有极少的州有医生可以对病人在其同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安乐死,就是为了让病人能够在家人的陪伴下安然舒适的死去。病人必须自愿放弃治疗,通常是患了不治之症再治疗也无法有效的延长寿命,而病人已经无法过有质量的生活而是被病痛折磨。这个做法的确非常超前,同时也被很多保守党派执政党反对,认为医生的做法有悖于道德和伦理。
文章里谈到日本人在婴儿降临后会到庙里去祈福,第一是祝愿他长命百岁有鲜活的生命力,第二是祝愿他能够快速的无痛的死去。但现在由于医学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但却被各种疾病缠身。死亡很少再是快速的或无痛的,临终时候通常是过得生不如死。那么一个解决方法就是让人在还正常清醒的时候做一个答卷就像生前的遗嘱一样:
1. 当患有重病危及生命的时候,你可否想过留有遗嘱关于需要进行怎样的医疗救助手段?
2. 你可否跟家人严肃的议论过关于临终前该进行怎样的医疗救助?可否跟医生或其他从医人员讨论过?
3. 你是否将临终前的治疗手段写在生前的遗嘱上?
按比重排序:想象你的死亡,下列选项是否重要,比重是多少?
-家人不会因为医疗救治债务缠身
-舒服的死去/没有痛苦
-灵魂上死的安然
-家人不会由于各种选择而发愁
-家人或其他至亲守在床边
-关于后事该如何料理的遗嘱
-活的时间越长越好
来源: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The Econom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