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心理》——易学哲学(4)
易传,指的是关于周易古经诠解文献著作,汉代学者称解释儒家经典的著作为传。“十翼”一类的著作亦称为《易传》。
一、《彖》、《象》、《文言》
《彖》随通行本经文亦分上下篇,解释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解释卦象和卦义的,称为《大象》,解释爻象和爻辞的,称为《小象》。
此传所以称之为《象》,因为《大象》对卦象和卦义的解释,主取象说,即以八卦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解释六十四卦的卦义。此即《系辞》所说:“彖者言乎象者也”,“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文言》是说,以文字记载前人的言论。此传仅是对乾坤两卦卦爻辞的解释。
以上三传,其共同点是逐句解释经文,不同于《系辞》等传,可以视为一类。
三传相比,《彖》传较早。《彖》的思想内容说,除受道家影响外,同孟子的学说有密切关系。
1.时中说。
《彖》解释筮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为“时中”。
认为一卦六爻,二五爻居于上下卦之中位,一般情况下,中爻往往为吉,故以“中”或“中正”为事物的最佳状态。
关于时,认为六爻的吉凶因所处的条件而不同,因时而变,所以把因时而行视为美德。
《彖》认为,中同时是相联系的,从而把“时中”即因时而行中道,作为人的行为的准则。
《彖》推祟“时中”,时中说乃儒家的学说。《彖》的“时中”观念同孟子学派有密切联系,其所谓“时止而止,时行而行,动静不失其时”,同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孔子,圣之时者也”,并无多大差别。
2.顺天应人说。
《彖》有两条,讲到天人关系问题。
其释革卦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其释兑卦说:“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此是以汤武伐桀纣为革命。认为革命乃顺天应人之事,所以顺天应人,因为深得民心,使民心悦服。
此种观点,亦见于《孟子》。孟子说:“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其所谓“顺天”,即“应乎人”,符合人的意愿。
他认为,尧所以将政权让给舜,一方面是体现天意,另一方面,也是顺应人心,此即“天与之,人与之”。因此,暴君违背民心,就是违背天意,人人可以诛之。
孟子说:“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此即《彖》所说的“汤武革命”论。
由于政权的得失,取决于顺天应人,孟子又提出“悦民”说,所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并且认为君能取悦于民,虽遇危难,“效死而民弗去”。这同《彖》以“悦”解释兑卦的卦名,以“悦之大,民劝矣”解释“顺乎天而应乎人”也是一致的。
3.养贤说。
《彖》不仅提倡“尚贤”,而且主张“养贤”。
其释大畜卦说:“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不家食吉,养贤也。”
其释颐卦说:“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其释鼎卦说:“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孔孟都提倡尚贤,但孟子于尚贤外,又提出养贤说。他说:“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是说,悦贤包括尚贤和养贤。
关于养贤,他说:“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吠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此又是以养贤为举贤的前提。
以上三条,说明《彖》同孟子学说,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术语、概念和命题上,都存在着继承关系。
二、《系辞》
“系辞”有二义:
一指系于卦爻象之下,即《系辞》所说;“系辞焉以断其吉凶”,即卦爻辞;
一指系于《周易》上下经之后,即《系辞》。此传乃通论《周易》和筮法之大义,非逐句解释经文,故又称为《易大传》。
此传的特点之一是,以阴阳说解释《周易》和筮法的原理,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系辞》,其中除解释若干卦爻辞外,主要是论述《周易》的性质,八卦的起源,占筮的原则和体例。
其中特别推崇乾坤两卦,认为是《周易》的渊源或基础,所谓“乾坤其易之蕴邪”。
就其对乾坤的解释和占筮体例的论述说,此传同《象》、《象》二传有密切的关系。
其解释乾坤两卦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翁,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所谓“大始”,“成物”,所谓“大生”和“广生”,即乾坤两卦《彖》所说“万物资始”和“万物资生”,同《彖》文联系起来看,文意自明。
《系辞》又说:“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此即《象》文所说:“天行健”,“地势坤”,同《象》文联系看,文意自明。
就筮法说,《彖》、《象》二传,提出阴阳刚柔说,解释卦象和爻象。
如《彖》解释泰否两卦卦象说:“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指下卦,外指上卦,泰卦乾下坤上,所以说“内阳而外阴”。否卦乾上坤下,所以说“内阴而外阳”。乾卦三爻皆阳爻,坤卦三爻皆阴爻,又称之为刚和柔。其以阳爻为刚,阴爻为柔,认为爻有上下往来。
又如解随卦说:“刚来下柔,动而悦,随。”因此,《系辞》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于外”;“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系辞》说:“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又说“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这是说,爻位的吉凶,因所处的时位而不同。
又说:“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这是以六爻中的中爻即二五爻作为判断一卦之卦义及其吉凶的依据。
“彖辞”,按孔疏,指卦辞。其实,亦指《彖》文,因为“刚中”,“柔得中”,“中正”等,皆见于《彖》辞。此条说明,《系辞》关于占筮体例的论述是对《彖》、《象》爻位说的解释或总结。
此外,《彖》、《象》都主取象说,特别是《大象》。所以《系辞》又解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可以看出,《系辞》对占筮体例的解释是以《彖》、《象》的体例为蓝本的。
总是先有某种筮法的体例,方有对某种体例的解释和总结。据此,《系辞》当出于《彖》、《象》之后。
《系辞》在解释《周易》原理时,提出若干范畴、概念、命题和历史的事件,其中有些概念、命题等,是同战国后期的思潮相适应的。
丁俊贵
2023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