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有独立意识和批判观点以来,就与勤俭节约的父辈持相左意见——并非不懂节制地肆意消费,而是在时代的迅猛浪潮中顺势习染喜新厌旧的感官,美其名曰“审美提高”。于是乎,时不时地看不惯彼时衣物,又常常爱逛爱买,结果衣橱日渐膨胀,被或陈旧或时新、花花绿绿风格迥异的纺织品包围。
眼见着橱柜满满当当,逛多了琳琅满目的商店,对衣物的审美也越加挑剔,渐渐地能被收入囊中的越来越少。只是毕竟从小被传统观念浸染,甚爱怀旧,哪怕是当季几乎不穿的衣服只要还看得过去都不会选择撒手丢去。
经年累月地只进不出带来的是大量的衣物被闲置,还有与日俱增的面对杂乱无从下手引起的烦躁坏情绪。当主观意识开始察觉这些不对劲时,想着有一天能够披沙拣金突出重围再拾起清爽的美丽心情。然而,每每打开衣橱,面对眼前的一片杂乱,突如其来的手足无措与左右为难不觉叫人打退堂鼓。是时候改变了,可如何行动呢?
记得那是在徐家汇美罗城上的大众书局,偶然地闲逛邂逅山下英子的《断舍离(心灵篇)》。信手打开醒目的绿色封皮,顿觉一脸如沐春风般的豁然开朗与怡然自得,繁杂的头绪也渐渐被理顺。也许这就是我迫切需要的生活减法哲学。
回想先前的无从下手,还是心有执念没有被开脱,自然没法达到“离”的境界。而达成这一目标的先决条件是循环利用好“断”和“舍”。
在我眼里,“舍”比“断”更重要、更迫切,因为只有在整理已有的东西过程中,在舍弃多余的废物的同时,才能发现所需要的。这样的循环往复,不仅仅能剔除繁杂还能提升质量。或许这就是拥有了俯瞰力。
在断舍离的生活减法哲学中,随着远离自己不能用、用不上、不喜欢的东西,开始一点点重拾自信,如此这般有意识地、果敢地、自在地生活,想不快乐、不自在看来也难咯!
掌握断舍离的方法,有个关键的思考轴,通俗地讲就是筛选物品时的参考标准。自我的需要程度和喜好感受,以及立足于现在的时间轴是重点。
由以上的两大重点思考方向引申出断舍离与以往常见的整理、收纳术的区别,显而易见的是个人的超强自主性。断舍离让我们不再被物品所左右,要做的仅仅是从当下出发考虑这些东西适宜、需要、合适、舒服。有了这样的认识,曾经割舍不下的怀旧情绪便慢慢消解了。
断舍离是一个宏观的方法论,在微观的操作层面得学会整理和筛选。比如衣物,可以分为上衣、下装、内衣;再进一步则还可以分别有大衣、外套、衬衫,长裤、短裤、裙子,内衣内裤、家居衣裤……所以,这也挺锻炼人的理性思维。
从愿意改变开始,便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只要将学到的方法理论不断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坚持不懈,一定会遇到更好的自我。
曾经我就是那个躺全枪的扔不掉东西的人,而在困扰中寻找到改变的力量。直面自己和自己的人生、立足现在,被颠覆的过去必将换来轻松自在的当下和更美好的未来。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难杂症,别犹豫,果断向恶习开战吧!
中国的传统美学里有“留白”,舒适的心理空间也一定不是塞得饱和状的。七五一法则给了一个不错的范例,可以参照着看看现阶段的家庭室内物品与理想状态还有哪些距离。
这一part给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大、中、小三层分类列举,非常实用,值得举一反三。记得朋友圈中曾疯转德国厨房物品极致严谨又富条理的摆放照片,学会三分法则我们也能过上令人艳羡的清爽舒适生活。
收纳的法则通俗说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是高效率的前提。其实跟工作中整理文件夹也有相似的道理,好的命名是为了看见,而文件夹层次宜少不宜多则为了快速直达内容。
运用断舍离来提升个人对于生活物品的驾驭能力,从而增进心灵的愉悦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当云开雾散、柳暗花明后将会逐渐获得超然物外的俯瞰力。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