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和我一同来杭州工作的舍友楠哥回家了。在工作了整整两年之后,家乡的召唤终究胜过了异乡的“美景”。
两年前,在那个还有点冷的冬末,我一个人,背着鼓鼓囊囊的背包,拉着再也塞不下东西的皮箱,在西安城战候车,因为早到了一个小时,又加上晚点两个小时,虽然等了好久,却依然没有疲惫之感。
晚点的车,终于按晚点时刻准时到了。出发的时候,阳光明媚,但是很冷。虽然有那么一点点雾霾,但空气里还是熟悉的味道,周围还是熟悉的声音。
一觉醒来,阳光消失了,冷冷的雨淅淅沥沥。下了火车,很巧遇见和我做同一趟车的校友,于是一同做了公交车,上车之后,找了靠窗的座位坐下,把淋湿的背包,抱在怀里,湿漉漉的行李箱,放在腿边,右手拿着伞,靠着行李箱,伞上的水顺着伞骨,流到了车厢里,刚开始,水成一股,从伞尖很有力的冲下,车过一战之后,就一滴一滴的往出冒了。看着三生的雨水,就好像,这趟远行一样,一开始,劲头十足,到了这回腿也沉了,肩膀也酸了,坐在座位上,就是最幸福的。
旁边的人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虽然努力的分辨,但似乎像是另一门外语。车窗外,雨下的更大了,楼宇被雨水洗刷的干干净净,虽然是冬天,路旁的树还是郁郁葱葱。
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在一条长长马路边下车了,路旁还是绿油油的草木。拉着行李,我先到了这位校友的租房处。这次实习,他们年前就来了,所以房子已经租好了,我的大学舍友楠哥,也是年前来的,这次,我是直接过来和他一起合租。这会刚来的时候,他还没有下班,就在校友家里先等着了。他这里一间小小的房子,衣柜背后挨着窗户是一个小水池,一个小台子,看起来是做饭的地方,卫生间是一平米多的小房子,好像镶嵌在墙壁中间一样。小小的空间在里边待了三个小时左右,总有一种憋闷感。没成想,日后我租的房子也是如此。这就是一个阶层的人的必经之路吧。
后来,大学舍友下班带我去他租房子的地方,也是一个独立小房间,进门右手就是卫生间和厨房,说厨房其实就是在卫生间做了一个隔档,外边加了一个小桌子,然后上边是抽油烟机,还好房子有一个很大的飘窗,采光很不错,窗子上空间也很大,每次我们买各种菜、厨房用品、零食全部放在了窗户上边。偶尔窗户上没有东西的时候,我还会坐在窗户上边看书,然后舍友躺在床上睡觉。
实习的日子其实不容易。实习期工资2000块,房租补贴500,一天15块钱餐补。我们组的房子一个月1000,加上水电费一个月200,所有费用我们两人均摊,一个月的柴米油盐,两个人需要开销1800左右。实习期间除了住房和吃饭花钱,几乎不再花什么钱了,出去玩全是去那种不收门票的景区,所以西湖就去了很多次。
实习刚开始,就是看看资料,两个星期之后,我就接到了具体工作,是做一个门禁系统,突然有任务就压在了自己的肩上,而且是接收之前的同时做的半成品,后来我才知道这系统之前也是一个实习生写的,到时很多东西很乱,没有章法,于是我很艰难的理解他写的资料和代码。从看别人的垃圾代码开始,慢慢的就发现自己也是创造垃圾代码的人。不是天才的人,都会有自己菜鸟的时候,希望我自己的这个阶段很快的过去。因为这个项目不是很急,所以做做停停,后来又接收了4G短信项目,这个做的还不错,因为自己就是通信工程专业,所以很多理论都懂,上手就很清楚。后面零零散散做了其他的工作,近两个下来,就算是真正的踏上工作岗位了。
后来到了四月份,带着一点点收获,和赚来的零花钱,又踏上了回学校的路程。
回到学校之后,就开始想念学校,虽然还待在学校,但已经感觉自己是离开的人了,自己已经不属于这里了,但是各种证件和文件中有都写着学校的名字。天天在校园中经过,天天也在校园中寻找过去三年的记忆。大批大批的同学开始不断地聚餐告别,我在班级聚餐、宿舍聚餐之后,为了认真的在做回学生,每天在图书馆里,翻开过去几年在读书计划中列出来的书,挨着一本一本的读下去,接连好几个星期,终于找到了上学的感觉。这座学校,除了几个有交集的老师、除了舍友和宿舍、除了几个好友、除了餐厅,最让人想起来的地方就是这里,似乎我的大学就只在这座图书管里。
今天再次想起,是因为舍友兼同事又在杭州分别,虽然我们都是那种话不多的人,但是朝夕相处会让人产生亲近感。回到家了,就又一个新的开始,祝他前路光明。我还在这坚守,因为我还在学习,因为我还对这里有希望。
总有一天,你会想起来,你坚持过的事情。当日子再过去几年,我希望我能想起来,我今天在坚持,我今天还满怀希望。
2019年6月20日 杭州·西溪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