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说:“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一、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
1. "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爱你。"
目的是帮孩子建立安全感与无条件的接纳感。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价值不取决于行为或成就,而是与生俱来的。提升孩子的自我接纳能力与安全感,为应对未来挫折打下心理基础。
2. "别人对你的评价不代表真实的你。"
目的是帮孩子建立稳固的自我认知框架。让孩子认识到自我价值由内在标准定义,而非外界反馈。提升孩子的自我认同能力与抗外界干扰能力。
3. "我爱你,因为你就是你,不需要变成任何人。"
目的是帮孩子建立终极的自我价值认同。让孩子明白存在的本质即有价值,无需通过跟他人比较来获得认同。提升孩子的内核稳定性与终身自信的根基。
4. "我相信你可以的"
目的是传递信任与支持,激发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潜力,困难是暂时的。提升孩子的自我激励能力、抗压能力与行动力。
5.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擅长的领域,这没关系。"
目的是降低孩子对全能和完美的期待。让孩子理解人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更重要。提升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与资源分配能力。
6. "我知道这很难,但你已经比上次进步了很多。"
目的是帮孩子通过纵向对比建立进步感。让孩子明白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微小进步也值得认可。提升孩子的自我评估能力与成长型思维。
二、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 "我看到你一直在努力,这很棒。"
目的是强化孩子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的思维。让孩子认识到努力本身就是价值,成功需要积累,失败不等于否定付出。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与成长型思维。
2. "犯错没关系,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
目的是将错误转化为学习机会。帮助孩子理解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比自责更重要。提升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我修复力。
3. "这件事很难,但我们可以分成小步骤来完成。"
目的是培养孩子分解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孩子相信困难不是不可逾越的,系统性思维能降低压力。提升孩子的目标拆解能力与执行力。
4. "有时候我也会感到难过/害怕,但我会深呼吸冷静下来。"
目的是为孩子示范情绪管理的具体方法。让孩子明白负面情绪普遍存在,但可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调节。提升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与模仿学习能力。
5. "你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可以找我。"
目的是提供支持系统的存在感。帮助孩子建立意识,示弱不是羞耻,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提升孩子的求助能力与信任他人的能力。
6. "你愿意再试一次吗?我会在这里陪着你。"
目的是鼓励孩子坚持并传递陪伴支持。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暂时状态,勇气比完美更重要。提升孩子的韧性与风险承担意识。
三、培养孩子的主见和情绪管理能力
1. "你现在是什么感觉?愿意和我聊聊吗?"
目的是引导孩子识别并表达情绪。让孩子理解有情绪是正常的,可以被察觉和描述,不需要压抑情绪。提升孩子的情绪觉察力与沟通能力。
2. "我理解你现在很生气,但哭/打人/摔东西不是解决办法。"
目的是帮孩子划定行为边界,同时接纳情绪。让孩子认识到情绪可以存在,但需用合理方式表达。提升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与社会规则适应力。
3. "你现在需要冷静一下吗?我可以等你准备好。"
目的是教给孩子情绪暂停技术。帮孩子理解情绪高峰时不宜行动,冷静后再处理更有效。提升孩子的延迟反应能力与自我调节策略。
4. "你的想法很重要,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目的是赋予孩子表达权与决策参与感。让孩子明白独立思考的价值,自己可以影响周围世界。提升孩子的自主决策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5. "这件事你自己决定,我会尊重你的选择。"
目的是逐步移交责任,培养孩子自主性。让孩子明白选择伴随后果,需承担决策责任。提升孩子的责任感与判断力。
6. "你有权利说不,只要你能解释原因。"
目的是鼓励孩子合理维护个人边界。帮助孩子认识到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需要平衡,拒绝需要理由。提升孩子的边界意识与理性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