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着没事,和老家的朋友聊天,大家的孩子都是今年上一年级,全部放假在家。她说想给孩子转班,其实也没什么好转的,不过就是两个班而已。
我问为什么?她说总觉得班主任有些歧视孩子。然后我问她怎么这么说呢?难道是嫌贫爱富?
她说:”不是。其实她管孩子挺严格,作业、背书一样都不少,可就是觉得她人品不好。刚开始分班的时候,有家长找她,想跟着她的班级走。可她说每个班分班都是一个学习好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搭配过来的。她的班级都基本都是成绩好的,不想让不好的孩子跟着她。“
我当时就问我朋友:“孩子那么小,她怎么知道谁学习好谁学习不好?除了某些阶层以外,学校分班不都是根据男女生比例来的吗?难道她有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来谁将来能为国争光了?”
我朋友苦笑了一声摇摇头:“没办法,村里的教育就是这样。就这两个班,老师还勾心斗角。”
其实我们努力奋斗、为了房子为了学区,并不是真的一无是处,起码能让孩子选择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学校,找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在他最重要的小学六年能有一个美好的回忆,而不是长大后每每想起都是老师对他的不屑一顾。
而我就感觉特别庆幸,孩子的班主任非常负责,家长所求的也不过是一个负责罢了。
孩子刚刚要读小学申报材料的时候,我妈说:“就在老家上吧,老家接送都方便。再说孩子也少,离家也近。再说村里城里用的教材不都一样吗?就连学习的知识都一样。”
我没同意,我拼死拼活的在城里买房子就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他更好的选择。
我也知道村里人少,两个班加起来还没有现在城里一个班人多。并不是歧视村里的教育,我也是村里出来的,可村里的教学质量真的不能和城里比。城里娃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我们在乡下逮蛐蛐儿、抓蜻蜓,也许村里会出现某些很厉害的大学生,但落在自己孩子身上几率太小了。
我只希望给他正确的三观,多读书多见见外面的世界,而不是窝在一角就以为那就是整个世界。
来了城里他确实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可是上学从来没哭过。这点我很感谢老师。
在小学时期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辈子的财富。
加油吧,我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