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了,很快又有其他人穿上龙袍,坐在龙椅上,继续当皇帝。
皇帝谁来当其实对老百姓来讲都一样,我不认识皇帝这个人,我只认识这个角色。
你会认识一个张处长、一个李局长。但你其实根本不认识这个人,你认识的只是他的壳、他的角色而已。
当你初步去接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时,你一开始看到的其实也是他们的角色。就好像你看到一只寄居蟹,你只看到它的壳一样。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什么是集体?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咱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角色化教育,就是要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那个角色。
好学生是角色;好孩子是角色;好儿子是角色;好女儿也是角色。
所以,孔子对中华民族是非常重要的,他给整个民族写了角色说明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妇。
两千多年来,我们一直用孔子定义的角色和角色关系来安放自己,来处理我们的关系。你会发现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很多地方的心理预期是不一样的,比如对自我的感受、对关系的预期。
为什么?因为角色说明书不一样。
所以在角色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壳是什么样子的,角色要求你成为什么样子。
当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一种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先来说说怎么得到一只听话的小狗。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首先,给狗狗准备一个垫子。刚一开始它肯定是什么都不懂,在屋子里到处小便,这时候你就呵斥它。
肯定会有一次,它偶然做对了动作,尿在了垫子上,你就要立刻奖励、反馈——抚摸它、夸奖它、给吃的。然后不断重复,你就会得到一只在垫子上尿尿的狗狗。
这其实也是我们被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稍微拆解一下,一共有五个关键动作:
第一个,确定目标。
你要知道这一次教育或者培训的目标是什么,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观念。我们给够够的观念就是不能随便尿尿,只能尿在垫子上。
第二个,建立恐惧的边界。
你需要让狗狗知道,它没有做被希望的事情就会被呵斥,甚至惩罚。这时候狗狗就会建立恐惧,它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惩罚。
第三个,放入清晰的标的。
正确的动作只有一个,就是在垫子上尿尿。
第四个,给予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尿在垫子上就被奖励,听话的孩子就有糖吃。
第五个,不断重复。
重复是动作的关键,重复还可以树立榜样。
于是,小狗就会产生角色化的行为,尿尿只尿在垫子上,因为不尿在垫子上就会被惩罚。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训练小狗,让小狗产生只能尿在垫子上的观念?
为了便于管理。
也就是说,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工作之后所受的培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便于管理。
如果说尿尿只能尿在垫子上是违反狗性的,那么其实教育是违反人性的。
教育是反人性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被教育过,那他就是没有羞耻心的,就是懒惰的。
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
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换句话来讲,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如果人本身就是这个样子,也就没必要教育了。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看待角色
很多人习惯了角色化思考,放弃了对一个真实、完整、鲜活的人的观察和接纳。
人其实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如果你是想做一个能让用户放松的产品,或者你想和一个人拥有轻松惬意的亲密关系,那你为什么要给对方那么大压力,让对方来扮演你所期望的角色呢?
所以,基于角色化预期其实很难和人互动。不管是在生活中真实地与人互动,还是通过一个产品与人互动,你都很难基于角色化预期做到。
集体人格
如果你的产品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要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如果你是在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其实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人是因为压力和训练才成为角色的,而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如果想做好一个产品经理,首先要学习的就是通过“去角色化”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一堆“应该”来臆测用户的行为。
如果你希望用户在很轻松的情况下,毫无压力地、自然地使用你的产品,或者你想找到在生活中可以放松惬意相处的伴侣,你就要放弃对人的理想化、角色化预期,去认识并接纳那个在“寄居蟹的壳”下面真是的人。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