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收拾行李到回到家里,整整2天。一路的交通工具不断换乘,但始终没停下早日回家的脚步。在车上的时间很久,因挂念着妈妈的受伤的腿,也未免她再一次失望,直到快到家的10分钟,我才敢告诉她我已到家的事实。
此刻,一路途径的几座南方城市都在下雨,时而大,时而小,总之南方夏至前后的天气就是雨雾蒙蒙的。下车,先去了外婆家看望二老。跟老二拉了在外的工作与生活,告知他们我一切都好,看着他们乐呵呵的笑,我嘴角划过一丝苦笑,原本焦躁、郁结的内心,突然有了模模糊糊的答案。问候完二老,就收到妈妈的留言:“最近家里都下雨,你路上有没有淋湿?赶紧换个衣服,以免腿疼。”内心一紧,之子莫若母,而母亲受伤的时候我又为母亲做过什么呢?
临近妈妈下班,我在厨房协助外婆准备晚餐。外婆今天70有二,因在70岁那年3月的一天傍晚突中风之后,外婆的心情一直很消极与郁结,我明白那种感觉,那是一种病患之间的感同身受,一种对未来会失去信心的绝望,对身边的人希望的、建议的话完全都无法苟同,交杂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壮的愤怒,除非自身康复,不然总归会怪罪身边的人的不理解。外婆右半边的身体中风了,失去了协调与良好行动能力,但胜在外婆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通过2年多的外在强制锻炼,奇迹般得,竟然恢复地和以前一样,再次具有一个自然人地行动能力。这是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家里不同角色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感受,不过对于我来说,那当然是个好消息。
外婆很疼爱我,知道我爱吃番茄与豆腐,特意做了番茄鸡蛋汤、香煎豆腐、还有为了犒劳我表面看着瘦了的脸,热情地给我做了一盘“鸡翅”(其实是一盘鸭翅,因为外公去市场买鸡翅,人家给了他鸭翅,他年纪大,已分辨不出。)但我内心已然真切感受到他们二老对我的爱了。我刚好端出美味的鸭翅,就看见妈妈推门进来,连忙放下鸭翅,全身心去拥抱了一下妈妈,嘴里问着妈妈您好点了没,妈妈笑呵呵的答着你回来就好。不知为何,我内心觉得妈妈的这句话像极了高中语文的一语双关,此刻内心是如此起伏波动,因而对身体的感触也格外敏感,我感觉到怀里的妈妈瘦了,身高也矮了,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妈妈的矮小,感受到妈妈也变老了。
晚饭大家都津津有味听着我讲故事,妈妈总是带着笑意看着我,我也颇为得意。感受到家里人的其乐融融,这让我觉得这次回家很值得。饭后,大家闲聊家里最近发生的事情,我隐隐腿疼有些分神,直到妈妈突然拍了下桌子,这才将我的注意力重新拉回饭桌上。妈妈突然与外婆发生了口角,原因是讨论以后航宇在外工作好还是在家工作好这个话题,两人意见不合。外婆支持儿女要往外发展,认为这样有前途,而妈妈则持反方观点,认为必须有一个小孩是要留在父母身边,相互照应。双方各执己见,外婆埋怨妈妈没有远见,而妈妈埋怨外婆不能体会儿女在身边的好。而我听明白了双方所执的中心论点。
外婆以舅舅、阿姨为参考,认为在一二线大城市发展才能挣大钱,才能有出息,而妈妈,作为大女儿,一直在外婆所在的城市工作,赚的收入远远不如舅舅和阿姨,所以在事业上,她觉得出去奋斗工作是有前途的;妈妈以这次腿受伤为参考,认为孩子就近工作好,不然生病了,孩子没法回来照顾,父母也指望不上孩子。双方的观点都有各自的理由,在一个家里,清官都难断家务事了,何况凡夫,总有情感偏好。但双方恰恰都忘记考虑到彼此未经历的那个部分。外婆中风,妈妈第一时间送外婆去了医院抢救,并赶忙通知在外的舅舅和阿姨,隔着第二天,舅舅阿姨风尘仆仆回到家,医院有妈妈、外公守着,他俩各自请假两天,给了妈妈外婆住院得钱,带着不舍与不安回到各自得岗位,唯独妈妈在每一天下班后都去医院照顾外婆,烧饭端茶、洗漱收拾、交钱吃药,妈妈在外婆住院得日子里一天都没有落下。妈妈从来没图外婆说她一声好,但我想她心里是想要一句外婆得肯定得。因为妈妈事前发现抢救及时,加上事中事无巨细得照顾,外婆“顺利”出院,出院后的外婆是郁闷的、悲观的、痛苦的、觉得自己是个累赘,那段时间的她,几乎成了家里所有人的梦魇,上到外公,下到弟弟妹妹都不愿待见外婆,因为外婆沉浸在自己是一个无辜受害者的世界里,每每遇到人就述说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只有妈妈,顶着被嫌弃的高压,被骂的高压,一直力所能及为外婆的康复做些事。当然,当时的外婆是看不到妈妈所做的一切,也看不到妈妈的好。因为住院花费了高额的医药费,舅舅和阿姨自然承担了这笔钱,外婆一生辛苦,格外惜财,自然对舅舅和阿姨另眼相待。而在妈妈的一生里,生活也从来没眷顾过她什么,在外婆面前吃力不讨好,在姐妹面前家境不优渥,在公婆面前得不到肯定,在丈夫面前没得到怜惜,唯独她寄希望与两个孩子,一者希望孩子成才有出息,二者希望孩子能时常陪伴,用她的原话说,生你们出来为了就是有回报,不然生出来干嘛用。小时候一直觉得这句话很残酷,以为妈妈说的这个回报指的就是钱,这也曾一度影响我择业、引发我内心对婚姻、对小孩的恐惧。再后来经历了家里的很多事,慢慢懂了妈妈最内心的想法:"父母都渴望孩子能常伴膝下,享受天伦之乐,养老防老,不仅仅是我有钱可以安度晚年生活,更是相互的照应,相互的慰藉。“
以前我时常问什么是尽孝?
是父母在,不远游;
是《弟子规》里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应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是《纪孝》里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其亲;
是《孝经》里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
现在我的内心有了答案。或许实践道路上仍不能事事随心,但在一团团杂乱的毛线看到了清晰的回路,这本身就很重要。
0622
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