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个发脾气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并非乐在其中。他们发脾气不是因为喜欢那样做,他们只是展现出真实的感受,表达失落、愤怒与难过罢了。
发脾气是如此,你不喜欢的任何行为也是如此。你可以先想一想,这种行为是在传达什么感受?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什么感受?一旦你发现了,就去确认那个感受。
幼儿发脾气可能是因为失望,他不会选择动不动就去发脾气,而是情绪一来就直接发脾气了,他开始发脾气以后,甚至可能都忘了刚刚是什么事情,令他失望而发脾气,当下他只是在表达感受而已。
比较推荐的方法是,不要放任孩子独自尖叫,而是持续与孩子对话。在孩子稍微停下来喘口气的时候,要时刻表示同情地说:“哦,宝贝真是个可怜的小家伙。”这样做至少让孩子知道他并不孤单,没有人喜欢遭到冷落,除非你是故意误解他,他当然会生气,或者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独自经历任何极度的痛苦,都令我相当不安。说出孩子发脾气背后的感受确实有帮助。安慰孩子和无原则的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不是一回事,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是不可能的。也许他只是因为无法飞到月球,或与鲨鱼一起游泳而哭泣。
你能做的,就是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安慰他,而不是惩罚他,或者责备他想要你不想提供或无法提供的东西。孩子看到你理解他,你能保持情绪稳定,不会因为他发脾气而斥责他,也不觉得他的感受太夸张,总能包容他的感受时,他也会学着控制自己的感受。
有时候家长太害怕孩子发脾气了。家长之所以不设界限,就是怕孩子发脾气。其实,随着孩子逐渐地长大,家长应该学会把责任交还给孩子,而不是大包大揽地把所有的事情替孩子做。
没有人因为遭到羞辱或知道自己愚蠢后,就获得了疗愈。孩子发脾气时,你可以借由拥抱来安抚他的情绪。或者靠近他,蹲到和他一样的高度,对他的感受表示关心。你可以用话语来确认他的感受,或者做出关爱的姿势和表情。
如果你觉得孩子发脾气,把你逼到了极限,切记,这时你应该反思,而不是立刻反应。也请记得,不要觉得孩子是冲着你发脾气,你可以深呼吸,持续保持理智,并观察孩子。
你仔细观察孩子,注意他的情绪,并尝试用语言说出孩子想沟通什么事,你会开始了解,导致他情绪失控及行为失控的触发因素,以后就能预先防止这些情况发生。
如果孩子常发脾气,但已经过了两三岁的阶段,或者你和孩子陷入争吵、对峙或大战,这正好是思考哪里可能出错,以及该如何改进的良好时机。
孩子不会永远处于发脾气的状态,所以你的第一个任务是记下你们在何处、何时、跟谁、为了什么事情而争吵,以发现触发点是什么。
如果触发点是因为外界的过度刺激或环境中有太多的噪声,你可以采取措施以避免那些情况。触发点也有可能是孩子突然的活动被终止,触发点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比较不耐烦的时候,觉察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期望太高。
当找到触发点之后,下一个任务是观察你的孩子发脾气的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或其他成年人扮演的角色。你是不是反应不够灵活?当孩子有行为跟我们沟通时,我们往往误以为应该对他更严格一点,纠正他的“坏”行为,却没有考虑到他行为背后的含义——那只是因为他无法清楚表达感受。
家长要记住,压制孩子往往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开明的对待他们,从他们的角度看他们的需求和欲望才是最好的方法。
讲大道理通常不是让孩子跟你合作,因为幼儿还听不懂道理。你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往往能够让孩子配合。父母生孩子的气时,很少自我检讨,他们只觉得孩子在找麻烦,“行为恶劣”,但你和孩子之间的任何情况,都和你们的亲子关系有关,那是你们一起创造出来的。当我们这样想时,你可以影响孩子的行为。
当我们放弃坚持自己一定是对的,放弃在输赢时,就更容易看清自己扮演的角色,更有可能思考我们如何向孩子示范怎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