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就一定会有好报吗?
非也!
牛月清,应该是个好妻子了吧,虽然嘴有时候有点儿欠,但除此之外还能指摘出她的什么不是来?
哦,如果没能生孩子算是一大毛病的话,那么另当别论了?!
从结婚前的不轻视庄之蝶,到跟他结婚,到后来操劳家庭地里里外外,她绝对是在辛勤付出着。只不过诚如她后来琢磨的,庄之蝶名气太大了,在外有人供着,在家里也有人伺候着。他感觉不出维持这个家庭有什么劳累来,就好比挣稿费很简单,花钱很大手没觉得钱难赚一个道理。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怎么样了。
是庄之蝶习惯了,也是牛月清也习惯了。一个习惯被别人恭维着伺候,一个习惯了低头伺候别人。好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般。只不过,即便再老实的女人,也会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自己的男人不能在外偷嘴,染指别的女人。可是,事与愿违,这个男人打破了自己的底线。这个女人就再一步退却了,希望他们不再藕断丝连,希望是一刀两断。在这个关乎爱情、家庭的保卫战上,牛月清是清醒的,也是快刀斩乱麻的,也是聪明的。
她邀请唐宛儿来家里做客吃饭,可唐哪里知道这是个鸿门宴呢。庄之蝶只知道家里来客人了,哪里知道这个客人就是他的情人了呢?
一切都在牛月清的计谋中,在柳月的配合下,鸿门宴算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点到为止,不说破,给留点儿脸面,却又变相地羞辱了庄之蝶和唐宛儿一番。
这应该是底线的最后底线了,她多么希望庄之蝶能够回心转意,悬崖勒马。可是,带给庄的是不尽的忧愁和对唐的绵绵思念。抽刀断水水更流啊。
一个持家过日子的好女人,为了维系一段婚姻,付出了自己,付出了所有,甚至忽略了对娘家妈的关心,可却始终没能换来庄的心心相印。
这是为啥?
唐宛儿,这个跟随着周敏私奔的女人,一个人间尤物,当然也应了一句老话,红颜祸水。也是被始乱终弃的!
她的出现,在庄的面前,或者他俩的出现,就是因了唐的容貌,庄被深深吸引,在一块,没别的,就是性,难道唐就是为性而生吗?难道大作家和唐在一块就是为了性的压抑的解放?
难道说唐宛儿就有足够的思想高度能够和庄之蝶进行对话,他俩能够琴瑟和鸣?
我想,这只不过是暂时的,庄的暂时性失去自我,吃烦了馒头,就喜欢变点花样吃点面包之类的东西。时间久了,花前月下,终究是不牢靠的,浪漫终究抵不了馒头的实在。
只不过,或许庄被压抑的太久太久了。
见了个女人,都会有好感。阿灿,一个寄居在破落不堪的巷子里的女人,大作家也能看上眼,还说阿灿那么美,形体的,手指头那么白皙……,初次见面就能媾和,这得说他俩彼此是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但不得不提的是阿灿的决绝,一个女人能有勇气自我毁容,十分了得!断了庄之蝶的念想,断了自己的后路。
还有那个白虎的保姆柳月,她的一出场,就注定了这将不是一个普通的保姆,首先她是一个女人,一个妙龄女子吧。无论长相还是说话,丝毫没有乡下女人的唯唯诺诺,而是敞亮地很。
从别人家的保姆到庄之蝶家,这或许就是命运吧,一个偶然的机会,就让她的生命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保姆摇身一变成了市长的儿媳妇。一个天上一个地上。这当然是拜庄之蝶所赐,在利益面前,庄之蝶失去了一般文人的优柔寡断,而是斩钉截铁般的麻利,将柳月如救命稻草般地嫁给了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当然,也许是庄之蝶从内心里太了解柳月了,与其嫁给赵京五后来离婚还不如一杆子插到底直接嫁给市长儿子呢,有名有利,这非常契合柳月的心理需求啊。
应该说,柳月这个角色塑造的太成功了,活灵活现,爱恨愁情都刻画在脸上。当然也是个爱做梦的,还梦想能嫁给庄之蝶,大概这就是人的攀高心理作祟吧。
柳月和唐宛儿都非常喜欢庄之蝶。
当然,不止她俩,还有一个,也是这个最让我敬佩。那就是汪希眠的老婆,可也怪了,小说从始至终,不曾说过她叫什么名字,只是以汪希眠老婆这样的称呼带过。她,也深深的,发自内心的喜欢,爱着庄之蝶。这让庄之蝶深感意外的同时,我想虚荣心那一刻得爆棚了。然而,那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欢,是纯洁的,是高尚的,可以说出来,卸了心头的一个沉甸甸的包袱。但,她却是十分清醒的,和自重的,这就令人敬佩了。我喜欢你,我可以告诉你,但你绝不能拿着我喜欢你的态度而来作践我。汪希眠的老婆,就是这样,喜欢归喜欢,绝不越雷池。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大作家,小说的男主人公庄之蝶了,他是和孟云房作为一对养了一盆异花的年轻人出场的,只不过,小说到了中间才交代出这个包袱来,说另一个青年就是庄之蝶,这似乎是在说有一定的命运的成分?!
作家,人大代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也就是因此他才迷失了自己吧,让他恍惚,让他膨胀。
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但他不,也许他的内心深处就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唐宛儿一眼,就喜欢上了她,才有后来的那么照顾周敏吧。
他欺的还有汪希眠的老婆,同为四大名人,庄就敢欺汪。
他欺的还有家里的保姆,从一开始的撸袖子一亲芳泽,到后来的互相吊胃口再到他和唐宛儿丑事暴露,不得已采取措施将柳月收拢为自己的行列中来。柳月,言语犀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虽然在庄之蝶家中不断地读书,但毕竟是出身的原因吧,还是有些轻狂,不知道深浅轻重。是当时的环境塑造了她,还是她个人的觉悟提高了她?
庄之蝶还不正,之所以说不正,是因为他出谋收购龚小乙的字画,手段不够高明和阳光。还有,在打官司时舍弃了赵京五的请求,为了自保,向着市长卑躬屈膝了,将保姆许配给了市长的患有麻痹症的儿子。
小说里,人人互为别人手里的利用工具,庄之蝶,大作家,市长利用他,他利用赵京五,都是一枚棋子而已。他也被自己身边地人如洪江赤裸裸的利用,明明是自己的书店,到后来却开成了给别人做嫁衣裳的主儿。
小说里众多人物形象,用劲刻画的也就是庄之蝶,孟云房,牛月清,唐宛儿,柳月等人了。
每个人都各得其所,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因自己的修行而导致相应的结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小说的产生有其所在历史背景环境地影响,甚至就是表达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的一个浓缩的镜头罢了。
小说作为一个艺术作品,不啻于作家的孩子。
在里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可以这么认为,小说也是作者对当时或过去的历史事实的有益摸索和反馈吧。
也可以这么说,作品就是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一面反光镜,将人的真假虚伪暴露无遗,将社会的冷暖暴露无遗,将人性的崇高与卑微刻画地一览无余。
言为心声,在各个人物角色中,或许就能读到作者的影子。也许,他糅合了很多角色,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他们说了出来。
或许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种审视也好,抑或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批判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