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篇 道与我们的生命有何密切关系?

各位亲爱的家人,全世界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好!

很多人用毕生的经历,甚至生生世世在求道、觅道、修道,这种精神可钦、可敬、可佩!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对于“道”的观念知见不正确的话,不知道真正的“道”是什么,就要生生世世地找、生生世世地修。如果知道“道”是什么,正确清楚地知道之后,你就可以当下切入,后面只是纯熟度、稳定度的问题。

当你知道“道”是什么,你从现在开始、当下开始,你就可以浸泡在“道”里面。当你从最初的一回生、二回熟,浸泡在“道”里面,体会“道”的特征特性,慢慢地你就能够来到从有为法而融入无为法。

为什么要经历有为法的过程?因为众生还不习惯、还不熟悉,认知的深度有浅有深。所以还要有一个过程,就是体道、悟道、学道的过程。如果你不知道“道”是什么,就要修好几世,如果你知道“道"是什么?你就会不待时节因缘。

当你正确认清了之后,你天天浸泡,浸泡到后面,你完全的认知、完全的臣服,自我就会真的消融了。这时候,已经是与道合一。

所以希望大家首先要让自己好好地认清“道”是什么,认清之后,进一步要时时浸泡在“道”里面。了解“道”就是了解整个宇宙、了解整个大自然跟我们生命有何密切关系。浸泡在“道”里面,就是要去体会“道”的特征特性,包括,宇宙人生规律包括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

践行的重点要放在体会“道”是什么?“道”的特征特性。如果你真的用心去体会,一个月、两个月,你就可以把这些观念知见建立起来。之后就浸泡在里面,这就是体道、悟道。

浸泡里面,接下来就要去行道,你要去练习做出来。你体会到一分你就要能够做出一分。如果你体道、悟道,你没有去行、没有去做的话,那都只是头脑的空洞知见、抽象的观念,表示你还不是真正地知道“道”是什么。如果你真的体会“道”,你了解“道”是什么,你就自然的会练习去做出来。你知道一分,你就能够做到一分。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停留在头脑抽象观念知见里面,在那里积累很多的观念知见、积累很多的名相,然后只是嘴巴在宣说。“无我”不是用嘴巴讲,也不是在静坐里面去证悟,“无我”是要真的去做出来。真的要练习去做,真的去做到。用讲的都很容易呀!你要做到才算。

我现在协助大家进一步来体会“道”是什么?“道”不是抽象的,是真的具体呈现。当你了解之后,你天天就可以体会到真的就是浸泡在“道”里,然后与“道”慢慢地合一。

为什么说慢慢地?因为你前面还不是很彻底了解,还会有一些怀疑,或是不稳定,所以会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至于什么时候来到全然地与道融合?这个就是不待时节因缘,看每个人下的功夫,你体会的深浅度,什么时候你真的把那个自我消融了。自我要彻底消融,我跟大家分享一点就是:除非你来到浸泡在“道”里面,不然这个自我是很难、很难、很难消融的。

再强调一遍,除非将这个自我浸泡在“道”里面,否则,这个自我是很难、很难消融的。你用十八般武艺,用尽千千万万的方法,要让这个自我消融,还是很难、很难。因为用那些法门就是自我在用,那个就是自我在玩的玩具、把戏。所以你观念不正确,你用的法门越多,很有可能就是增长自我意识。为什么很多学习道德经到后面傲慢心越来越大?因为都是用自我在玩。

你用自我要践行无我无私,那个无我也是自我所想象的、所投射的,然后跟众生宣说“我已经证悟到无我”。但那只是小我在宣说,只是他不知道。别人(听者)也不一定知道。但是天地,大自然知道、明眼人知道。

你有没有在欺骗自己、有没有在欺骗天地?天地父母都知道、“道”都知道,欺骗不了。你的良心、你的清静本心也清楚地知道。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来到:不要欺骗自己、不要欺骗大众。这句话很深,但要真正做到不容易!

要练习去做到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大众。只要你有名利心,不欺骗也难。有好为人师之心就会欺骗自己,不懂也要装懂。而这一种心态,与“道”的特征特性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就会越修越假,反而离道越远。

要与“道”相应,必须要实实在在、真诚真心,没有任何的虚伪、才会与真道相应。你有一些名利心、有一些虚伪,你就会与假的道相应。你认为的得道,那只是自我所投射出来的。

所以希望大家把前面的观念知见要厘清,要有正确的观念知见。扣住的核心就是要了解“道”是什么?“道”的特征特性,“道”与我们生命有何密切关系?你把这些关键搞清楚。要搞清楚这些,真的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一、两个月就非常、非常够。再来就只是去浸泡;练习去做。

现在我从“观水悟道”来协助大家切入,去具体地体会“道”是什么?“道”与我们生命有何密切关系?

很多人认为:这个水太平常了,没有什么?我要在什么经典里面,那才是最深的,才是最高的,才是“终极真理”、才是超越一切形而上的真理。

那是因为你的苦还吃得不够,所以你就不懂得要阅读这一部无字天书。苦还吃得不够,就一直要继续在文字堆里面钻研;在头脑思维里面较量……认为自己的解析、理解比别人更细腻。像这样,你讲的再头头是道,与真正的“道”还是两回事。这就是《道德经》第一章所讲的:“道”可道,非常“道”。你用嘴巴解析的、用头脑解析的,跟实相两回事啊。

真正的“道”是在大自然之中;真正的“道”是在我们当下所处,在身心内外遍一切处之中。所以孔子也讲过一句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一句话真的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扣住这一句话的精神去具体地体会“道”是什么?

有的人认为:我践行服务大众,我是要看感受啊,我要练出光亮啊,我要练出神通。这个“道”跟我有什么关系?只要你没有找到真正的“道”,你就不知道生命的最终极的意义?你就不会安心自在。你还会继续玩,但是这种玩就像沉迷酒色财气、沉迷吃喝玩乐,会把你的福报浪费掉。后面就会有很多的痛苦、不安等着你。

如果你了解了“道”,你体会到了“道”之后,你是玩益智游戏,跟前面的玩是不一样的性质。前面是糊里糊涂、迷迷糊糊的,浪费福份、挥霍生命。但当你体会到“道”之后,你有了智慧,你的生命有无穷的创造力,而且呢,你会透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幻,虚幻的幻。你了解了,你就可以玩益智游戏。

而这种玩益智游戏,绝对不是不负责任、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绝对不是那些。没有责任心、没有爱心,那表示是在沉迷的世界,在不懂真理实相的世界。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真正的“道”从来没有片刻离开过我们;可以离开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不是究竟的“道”。

老子还有孔子,都是用“道”来形容生命最重要的源头,以及生命最重要的核心,包括我们生命究竟皈依处。不同的宗教引领众生去追随的那个最终极目标,都是要找到“道”,体道,悟道,与道合一。

这一点请大家理解。所以为什么我要讲万教共通法?不是宗教不共法,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所有的宗教终极目标,就是要来到找到“道”,来到与道合一。

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要用什么名词来形容,这是所谓的方便法,无所谓。那只是名词、名相不一样而已,本质都一样。大家要了解这一点,你才会体会到:原来“道”是所有万教共通法的总源头。当你能够体会到这个,你就会无争。

修道、觅道、求道,我们首先要清楚的了解“道”是什么。如果你的观念知见不正确,就像海中的鱼,一直在寻寻觅觅大海在哪里?观念知见错误的话,总是认为:“道”跟我现在是不相干的;“道”跟我现在还离了很大的距离,我一定要怎么修,我才能够找到“道”;我一定要怎么样要经过什么程序、什么过程,定力要练多深,然后经行要练多久,要怎么样收摄六根,怎么样打坐入深定,要能够做到两、三个小时以上不动,这样才能够见法。

像这样,表示说还没有了解真正的“道”是什么。因为真正的“道”它是遍一切处。不是你有了很深定力之后你才能够找到“道”;不是你磕几万、几百万个头之后,你就能够找到“道”。“道”它本来就存在,你磕头不磕头,它都存在。你有没有定力,“道”都存在,而且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我讲的是真理、是事实、是实相。所以,是你什么时候觉醒过来,去具体的体会到这个已经存在的事实,已经存在的实相。迷或悟的问题,你是处在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过程,还是你觉醒过来觉悟到了,“道”就在遍一切处。

而迷与悟,就在一念、一悟之间。你没有悟到这个实相,你就要生生世世的去修、去找。如果你知道“道”就在遍一切处,而且没有分秒离开过我们。你深刻的去了解之后,再来就只是去发现、去体会,去清清楚楚地认清出来、找回来。而从迷到悟的这个时间,“不待时节因缘”。你很有可能在几天的精进用功里面你就体会到、就找到。

你的心越单纯,心越清净,就越容易找到,因为障碍越少。而那些一直不容易找到“道”,或是一直在否认“道”的,要知道都不是别人在障碍,而是自己的观念知见把自己障碍住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观念知见障碍住?因为那个自我不甘寂寞、自我还很贪玩,还很想展现“我很行、我很厉害。”他不愿意回归“道"。

所以要知道,如果你知道“我现在还想玩,我不想回家;我现在还很贪玩,我要吃、喝、嫖、赌,我不想做个好人,我不想做个有责任心的人。”如果你能够了解自己选择在沉沦、堕落,那还好。因为你知道这是自己在选择,一切的痛苦、一切的后果自己愿意负责,敢做敢当。因为表示你做坏事,你清楚知道自己在做坏事,有不好的结果,你清楚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做不好的事,才有不好的后果。那是自己选择要去体验,你就不会怨天尤人、不会怪东怪西。

问题是:一般众生是迷迷糊糊的做,不知道自己种恶因、不知道自己那个自我很狡猾,不甘寂寞的制造很多的问题,然后让自己一直在苦海里面浮沉、在所知障的世界里面障碍,被自我的意识所障碍。

很多人为什么一直要否定“道”,否定《道德经》?就是那个自我不甘心要返璞归真。从一个角度说,因为他的善良本性、福份、各种条件不具足,所以他还要继续在苦海里面浮沉。

如果你真的悟性够,或是苦吃够了,你就会回来找寻究竟解脱、究竟安心之道。你真的在找“道”,有一天你就会发现:原来“道”跟我们没有片刻分离;原来我们就浸泡在“道”里面。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很多的作为就会背道而驰。

大家好好体会这一点:所有的苦来自于我们背“道”而驰。严格讲要分两大类:90%以上的苦是来自于一般众生不懂得“道”、不懂得宇宙的法则,所以很多的作为背天之“道”而为。背天之“道”而为就会自讨苦吃,苦海就是这样出来的。刚才提到说90%,那还有10%(事实上不到10%),另外10%,那些苦、那些逆境,未必是自己不知道“道”、背“道”而驰,而是因为你有重大的使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是老天爷要找很多的因缘来磨练你、考验你,看你是真还是假?

这一种并不是当事人背“道”而驰,而是因为有重大的使命要做。你有重大使命,你必须要成为将才;你必须要成为栋梁之材。

而栋梁之材,你不可以总是处在温室里面,你必须要能够经历、接受得起风霜雨雪的洗涤。这些风霜雨雪的洗涤,不是自己背“道”而驰去感召来,而是老天爷、大自然要磨练你。这一种磨练不是坏事,这种磨练是在成就你。

这一种过程,当事人他一定都是凭着良心在做人、做事。只是很多人不了解说:为什么我凭着良心做人、做事,还会有看起来很多的逆境,好像不好的结果?事实上那是老天爷在训练你、磨练你,看你能不能够沉得住气?能不能担当大任?所以那些逆境都是在成就我们。我们要感恩天地对我们的磨练。只要我们凭着良心去做,你的生命就会不断的成长。我们有错,我们检讨改进;如果我们没有错,我们也愿意去学习、去成长、去突破。

重点大家就要体会出“道”是什么。而我们每个人,每天随时随地都浸泡在“道”里面。就像这些鱼,它们没有一天、没有片刻离开过这些水。就算有些鱼它会飞起来,离开海面,但是要知道,那也是上来没多久,就好像人憋一口气,然后浸泡在水里面,你说“我可以一段期间没有呼吸。”那是因为你身体里面有储存一些氧气,所以你可以一、两分钟没呼吸。要知道:你还是一样都浸泡在空气里面、浸泡在“道”里面。

现在是在帮助大家清楚的了解:你生命的源头来自于“道”,“道”随时随地都在养育我们的生命、随时随地都在呵护、保护我们的生命;我们随时随地都浸泡在“道”里面。不管任何宗教,你生命的最后归宿一定是回归到“道”。老子也是回归到“道”;孔子一样来自于“道”,回归到“道”,而且随时都浸泡在“道”里面。

讲回归到“道”,并不一定说死后才回归到“道”。当你了解“道”是什么,你与道合一、浸泡在“道”里面,你就是回归“道”、与“道”合一。所以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就是:我们要认清出“道”,然后体会到我们随时都是浸泡在“道”里面。就像鱼觉醒之后,体会到:我生生世世要找寻的那个大海、那个“道”原来就在眼前遍一切处。这就是所谓的觉醒、觉悟。所以不要把那些开悟、觉悟变成很抽象。

事实上,真正的开悟、真正的觉醒就是醒过来,体会到:我们原来随时随地都浸泡在“道”里面。以前因为迷糊认不清,现在终于找到、体会到了。这就是一个人从迷到悟;从昏沉到觉醒。

要了悟生死大事,生从哪里来?如果你不知道当下我们的生命是靠什么在支撑?你就不知道生命从哪里来。这个关念不清楚,你怎么会了悟死往何处去,生命最后归宿在哪里?这是一个完整的环节。这个环节你不了解,你就不会知道,生从哪里来?我们生命的源头:并不是:刚出生的时候才从源头出来,出生后,就离开了那个源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表示你没有了解到真正的“道”。

“道,不可须臾离也。”你还没有出生之前,你就浸泡在“道”里面;你出生了之后,没有片刻离开过“道”;你死了之后,表面上这个肉体变化、蜕变,权称为“死亡”,你真实的生命并没有死,还是一样浸泡在“道”里面。所以,你了解了生命实相、了解“道”之后,你才会体会到什么叫“不生不死”。

我们接受教育,或是来学习,或是要觉醒,要扣住的核心是:你要认识“道”是什么;进一步去找到“道”;然后与道合一,要去练习行道。如果你认识道、找到道,你没有去行道,那你所认识的“道”,还只是头脑的抽象观念知见。

当你认识了真正的“道”,你就会越来越安心、越快乐;然后就要练习着去服务众生,与众生结善缘。当你真正去行道,慢慢地你就会把道的特征特性自然地流露出来,才能做到无我无私。而不是在那里打坐练功夫,练到后面就认为:已经来到无我,这只是头脑知见的无我,跟实际做到无我,是天差地别。

体道、悟道、行道的过程,你就自然的会越来越安心、越快乐。当我们去行道,自然就来到与道合一。所以贪、嗔、痴、我慢的止息,最快的方法就是体道、悟道、行道。

不是在那里“我看到我什么心起来了,然后我怎么去对付、对治。然后去做事情,又看到我又起了什么心念,哎呀!我怎么又有这些心态,然后又设法去对付、对治。”当然,这个也是研学修正的方法、过程。但是这种方法,是拿着宝剑在砍那个影子。你砍到后面会很累,会把自己累垮。

所以只有认识道、体道、悟道,然后去服务大众。才能够真正让那些贪、嗔、痴、我慢快速地止息。

那“道”是什么呢?我把它归纳出来,请大家好好深入体会。“道”,你用什么称呼都可以,因为它本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老子也是勉强给它一个名称,称为“道”。但是这个实际的存在,你要用什么名称去称呼它都可以。

就比如太阳,太阳有没有告诉你说“我的名字叫做太阳?”没有。但是太阳实际存不存在?它就存在那里。中国人对太阳有中国人的称呼,我们叫它太阳;日本人有对太阳的名词;英国人对太阳,有太阳的名词;德国人对太阳有太阳的名词。

所以同样实际存在的这个实相,它本来就没有固定的一个名词。你用什么名称去称呼它,那只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彼此达成的共识,用大家可以理解的一个名词来形容。但是要知道:这些名词都是一种假名、方便称呼。这个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你把它称为生命之神也可以,或是天地父母也可以。或是不同的宗教,你要用什么名称都可以。但你要清楚的了解:那都是在形容我们生命的总源头,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

如果你认为:我们的生命源头跟你们的源头不一样,我们这个才是更高级。如果是这样,表示你还不知道真正的道是什么,你还没有找到真正的生命最终源头。如果你找到究竟的源头,所谓的“入空戏论灭”,那些虚妄分别心就自然消失、止息。

所以,名称不重要。但我们要知道:所有万有的总源头,老子把它权称为“道”。“道”,养育、承载我们所有的生命。你要找到“道”,就要用我们的生命去体会:是什么在支撑我们的生命?

十几年前我都有讲过这方面,但是很多人,认为:哦,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但是那个知道,都还是头脑知见,并没有真正用生命去体悟、去求真求证、去体证。头脑知见,你会认为“我知道了,这个我知道了。这个没有什么特殊,没有什么玄秘的,我要去找更特殊的、更玄秘的。”

你没有用生命去体悟,你就不觉得它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奥妙;当你真正用生命去体悟,你才会来到就像《道德经》所讲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们也介绍过空气、大地、流水、阳光、太阳、食物、虚空都是“道”。为什么很多人他听过之后还是一样,要再继续去找寻、要再继续去练功夫?都是因为只是头脑知见,没有真正用生命去体会。

所以你要找到“道”,记得:一定要用我们的生命去体悟。那要体会的核心是什么?体会这个元素,如果它在我们的生命体系里面消失了、不存在,我还能活着吗?我这个生命要存在,必要的元素是什么?我必须依靠哪些元素,我这个生命才能存在?当你扣住这个核心,用生命去体悟、去求真求证,你就能够具体清楚的找到“道”。

为什么很多人学了《道德经》之后,还是觉得:我只是知道啊,但是我还没有找到啊,还没有得到“道”啊。那是因为你没有用生命去体会。

我都有介绍过:空气、大地、流水、阳光、食物,都是“道”啊。那你可以去检验……这里面哪一样元素跟我生命无关?哪一样元素是我生命要存活的必需品?记得:不是用头脑去解析,是要用你的生命实际去感受、去体悟。

当你用生命去感受、去体悟,不管你在走路、在工作,不管你移动到哪里,你都要去体会:没有大地的支撑,我生命能够存活吗?没有那些甘露水、流水的滋润,我生命能存活吗?没有空气的滋养,我生命能存活吗?你真的要拿生命来探讨、来检验。

当你喝水的时候,不要只是咕噜、咕噜地这样喝下去;不要只是认为“这个水只是止口渴,我喝了之后,我还不知道‘道’是什么啊,我还没有找到‘道’啊,我还没有遇到啊。”这样就太可惜,这一杯水也白喝。

我们在喝水的时候,我们就要好好去体会:这个水是不是生命之神?是不是“道”?如果我生命中没有水这个元素,我生命还能存活吗?你要好好地去探讨这些,比你读千经万卷都更重要了。

你研习了很多经典,但是你却没有去体会……水跟我们生命的密切关系。那还是一样,都只是在抽象的观念知见里面,你还是找不到“道”。你喝了一生、几十年的水,还是一样,不知道水就是“道”。水白喝,生命也白过,一期的生命就这样浪费过。

如果你能够体会到:原来水就是道、就是生命之神,原来水是我们生命的必要元素。当生命的必要元素你体会到了,你就具体的体会到“道”就跟我们在一起。你体会到水就是道,我的生命不能没有水,这时候你就很具体地体会到:“道,不可须臾离也。”我生命里面70%都是水分,“道”就在我的生命里面、就在我的身体里面。所以大家要去对比……如果没有水,干旱,万物怎么生长?如果旱灾、干旱,没有水,我们还能够活下去吗?

一般人就是太习以为常。这个就像大自然很呵护我们,爱护我们,养育我们,但是一般人,却是很盲目地过一生,却不知道感恩。就像父母亲爱护我们,呵护我们,小孩子把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这是应该,而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孝顺,这个就是迷糊啊!

如果我们能够觉醒过来,我们就会知道:我们过去常常是活在不知感恩的世界。当我们体会到了生命实相,天地父母都在养育我们,你自然的就会由衷地感恩、自然地那些傲慢之心就会大大的降服。

如果没有干旱,众生不知道水的珍贵。有了甘露水来滋润,众生也觉得:哦,这是很自然的,然后又没有好好珍惜。正常的情况会风调雨顺,但是因为众生不知感恩、浪费福份、破坏,所以就会形成极端型的气候。当极端型的气候产生,就会形成旱灾或是水灾。因为风不调雨不顺,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形成旱灾;要下雨的时候就下暴雨,或是刮大风,下大雨,又形成水灾。这就是风不调,雨不顺。

当人类不懂得天地之道,我们很多人的行为背“道”而驰的时候,极端型的气候就会一直地产生。所以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所作所为、我们心态,都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灾害,导致万物无以生。

我们的生命如果没有甘露水来滋润,你研学境界再怎么高,你活不了的。你认为你是大成就者,你神通广大。但没有水的滋润,你照样会死掉。所以我们要去体会:我们生命存活的必要元素就是“道”。

这个“道”,你要到哪里去找?难道到深山中才能够找到吗?

“道”遍一切处。你每天生活,食、衣、住、行,你处处都可以去体道、悟道。所以要把它变成很具体,不要把它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这个没什么。”偏偏就在你认为没什么的过程之中,你把真实的否定掉了,你把真实的忽略掉了。也就是活在迷迷糊糊的世界里面。

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让自己要活在有觉知的世界,要觉醒过来。而这个觉醒过来,最重要就是去体会:“道”遍一切处,我所走过的路,我脚所踩的每一点都是“道”;我每天所喝的水、所喝的汤都是“道”。这个不是形容,这是事实,生命之神、“道”就在眼前遍一切处。

所以当你观念知见调整过来了,你知道这个水就是我们的生命之神,这个就是“道”。所以你在喝水的时候跟过去的品质就不一样了。你过去只是在喝一些元素(喝那个H2O),喝一些物质。你没有觉知的情况之下,你的生命也物质化。

当有一天你了解:这个水不止是科学家所讲的那一种元素;它是生命之神;它是无比的奥妙;它是“道”;它是玄之又玄;它是有很高的智慧。这时候,你喝的水是神圣的甘露水,不是物质的水。当你能够了解到它的重要,这个“道”进入我们的身体里面,它会帮助我们洗涤我们心灵的污垢、也会帮助我们觉醒。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来到:生命不要白活、不要白过,要有觉知、要觉醒过来。认识“道”没有那么的困难、也不是远在天边,就在眼前遍一切处。这个不是形容,实相就是这样。

要身心合一、有觉受地吃饭,你所吃的每一口饭都是“道”;你所喝的水,每一口都是“道”。你有觉知,你就随时都可以体道、悟道,都可以找到“道”,这是实相。只在我们观念知见有没有校正过来,迷与悟,就在一念之间、就在一悟之间。当你真正地体会到生命之神、“道”遍一切处,光是你看一滴水,你都会体会到那是无比的奥妙、玄之又玄啊!

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真的不要很复杂,要回归单纯,用单纯的心灵来体道、悟道。清楚地认清:“道”从来没有片刻离开过我们。不是头脑的知见,而是用生命去检验、去求真求证。

你能够这样的话,你就会越来越开心、越快乐。因为你越来越具体地在体会到与“道”合一,与“道”融为一体。

祝福大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