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炬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1007/answer/537120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BBC的《睡眠十律》确实不错,都是比较严谨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有的人引用过了,我也写一个自己整理加工的版本吧,结合了一些其他的睡眠知识,有所增删。
1、体温下降有助于产生睡意
人睡觉的时候身体处于低能耗状态,体温比正常情况较低。反过来体温从高降低的过程,会提醒身体转入低能耗状态,从而有助于产生困意(此句为本人理解,待专业人士指正)。所以建议睡前一小时洗个热水澡或者泡个热水脚,使身体升温,体温逐渐降低的过程有助于入眠。反之,早上起床的时候适合洗相对凉一点的水,有助于清醒头脑。
2、光线抑制褪黑激素,有助于保持清醒
蓝色光减少人体内褪黑激素的产生,促使人保持清醒。所以如果不想早上太早醒,还是把窗帘拉严。如果想伴随着太阳光自然醒的话,不妨拉开窗帘。所以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宜使用手机、pad等,也不宜在光线强烈的台灯下看书。
3、咖啡、茶和酒都不宜睡前饮用
咖啡和茶都有提神作用,减短深度睡眠时间;酒精虽然能加快入睡,也可以加深睡眠深度,但是容易使人睡觉过程中惊醒(喝醉过的人应该深有体会);所以睡前避免摄入任何可能刺激神经的饮食,喝一杯牛奶是可以的。
4、食物影响清醒还是困倦
实验发现,高蛋白有助于清醒,碳水化合物有助于睡眠。所以早餐和午餐宜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肉类。而晚餐宜多吃碳水化合物,如谷物、水果。当然临睡前是不宜吃任何食物的。
5、科学地打盹:时机、时长和方式
时机:把睡觉和起床作为自己生活的两个重要锚点,以此确定生活的中心点。例如,22点睡觉,6点起床,那么中心点就是14点。所以最佳的打盹时间是14点前后,13点到15点之间。其他作息方式按照这个方式计算。确定生活锚点是非常重要但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早睡早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最合理的,理由见我另一个答案的第3点。长期早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陈炬的回答
时长:30分钟为宜,过长时间会进入深度睡眠,导致醒来后很困乏、精神萎靡。
方式:不一定非要睡着,闭目养神,静坐,发呆,冥想都是很好的休息方法,关键是放空大脑,放松身心,不要看视频、看书、听容易兴奋的音乐。
6、注意遵循睡眠周期:睡得多不一定效果好
一个完整睡眠周期包括5个阶段: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动眼期。一个周期大概90分钟,睡觉最好睡满4到5个周期。但是周期的时长因人而异,不能严格地按照90分钟计算。所以如果你提前醒了的话,那就起床吧,不要再睡了。多睡一会儿进入深度睡眠再被闹钟叫醒,反倒更痛苦!
7、肌肉紧绷-放松练习,有助于更好地入眠
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依次紧绷、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注意与呼吸的节奏保持一致。连续15到20分钟有助于更快地入睡和保持更深的睡眠。这种方法亲测有效,其中的原理个人理解是:一、肌肉放松确实有利于更好的睡眠,但是如果只是想放松的话很难达到效果,反复紧绷、放松可以比较彻底地达到放松状态。二、肌肉紧绷-放松练习需要收摄心神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忘掉乱七八糟的事情,而且做完之后比较疲劳,容易入睡。
8、饥饿疗法:如果你失眠,试试少睡点!
很多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或者睡眠质量不好,所以试图以量来补,尽可能地赖床、补觉,结果算下来一天睡了八九个小时甚至十多小时,但还是很困。其实如果你睡不好,不妨试试缩短睡眠时间!这点看着很扯,其实是有科学实验支撑的。
具体操作方法:
a、严格限制睡眠时间,如凌晨两点到早上八点,只有这个时间段能进卧室,也只有这个时段可以睡觉。
b、起床时间到了之后立即起床,不许拖延不许补觉。
c、其他时间禁止自己睡觉或瞌睡,强制保持清醒。
直到产生渴望睡眠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强制扭转睡
9、心理暗示:建立卧室、床和睡觉的关系
床上尽量不要干不相干的事情,如果睡不着,干脆下床干点别的,产生了睡意之后再上床睡觉。
10、通过重置食物钟来调节生物钟
除了生物钟,人体内还有食物钟,食物种一般不发挥作用,16小时左右的饥饿才会激活食物钟,此时通过饮食能够快速地重置食物钟。所以如果跨时区旅行不想倒时差,可以先禁食16个小时,达到目的地后选择第一个正常的时间点吃饭,就能最快地调整好生物钟。
11、打鼾也是病,要及时治疗
危害:打呼噜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容易在凌晨发生猝死。
原因: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严重时呼吸可以暂时停止,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疗法:轻微的可以通过侧卧、使用柔软的枕头、润湿条、睡前避免烟酒等方式减轻打鼾
严重的使用设备或者手术对鼻、咽、喉增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