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习惯问个问什么,就像电视剧容易出现的桥段那样,某人为他人所杀,往往最后一句台词是,为什么。是故,有人笑言,人类对原因的追问是可以超越生死。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凡事总会讲点动机,因为什么,所以做了什么,听起来,再怎么不合逻辑,也总有个说法。但东野圭吾的恶意里面,没有这个说法。
书中野野口修,对日高邦彦的恶意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因为日高比他开朗?比他有才?比他更早实现作家梦?还是仅仅因为看他不顺眼?又或者怕日高抖露出他曾经助纣为虐,参与过校园暴力事件的过往?仅仅因为上述原因,又或者根本没有缘由,他在得知自己患了绝症以后不惜亲自设局,夺取日高性命,诋毁日高人设,让日高死后落得个剽窃友人作品的名声。——这个局设得很大,杀害日高后,他在日记中编造日高坦承为除猫害毒杀邻居猫咪的对话,让加藤对日高留下残忍的印象,接着捏造自己与日高前妻初美的婚外情,引得警方顺着他刻意留下的蛛丝马迹,让警方以为他是为了保护初美,不得已成为日高的影子写手。野野口修存在就为了毁灭掉比自己优秀的甚至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日高,这样的恶意,看得人不寒而栗。真正的恶意,连个正儿八经的理由都没有,怎不令人倒吸一口凉气。人性之阴暗可及,在东野圭吾笔下着实令人惊叹。
恶意让野野口修毁了日高,同时也毁了自己。全书看罢,不由深思,这个被自卑和嫉妒裹挟的人,可恶也可悲。他的世界,离群索居,没有情谊,活着为了毁灭他人,这样的人生,在恶意中注定万劫不复。这么一想,他存在的意义,根本无从着落。终其一生,他都活在恶意里,而同时恶意也蚕食着他的健康,让他无论在精神和肉体上都走向死亡。
野野口将恶意倾注在日高身上,将日高推向死亡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人生葬送于无边地狱,设若当初,他能把优秀的日高当做领路人,结局自当另有一番光景。
有评论说,《恶意》与《白夜行》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中的爱极度炽烈,令人粉骨碎身;《恶意》中的怨恨则无比深沉,令人万劫不复。人性的两级就这样奇异地直接人心。诚然《恶意》里面的寒意是令人惊奇的,如果说《白夜行》在绝望中还留一点点暖,让人可怜可恨可叹,那么,《恶意》则丝毫没有回寰的余地,没有缘由的恶,看得令人压抑难解。生活中,遇到这样自带恶意的人的机率,应该不高吧,摸摸自己的小心脏,安慰下受到惊吓的自己。可能读完更多是虚惊一场,但由此带来的感触却是深刻的——他人是天堂,他人也可以是地狱,天堂地狱之隔,全在善恶一念之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