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承诺的价值
为了迫使未来的自己去做现在想做的事情,我们可以提前做出承诺,因为未来的自己是很容易受到诱惑的,所以我们可以提前给未来受诱惑的自己施加压力。
1做好拒绝诱惑的准备。在未来的自我被诱惑蒙蔽之前,提前做出选择。比如做好计划并预先付款。(比如饿的时候想叫外卖之前先打包一份健康午餐)
2让改变变得更难。提前“破釜沉舟”,不要让自己轻易屈服于诱惑,比如购物的时候不要带信用卡(手机也不要绑定信用卡)。
3激励未来的自己。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激励自己,胡萝卜的奖励大家都懂,大棒可以是在没有完成预定目标时向慈善机构捐款(尤其是自己不喜欢的慈善机构),虽然奖励的价值可能没有变化,但屈服的代价会让即时的快感显得不再诱人。
意志力会传染
自控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这使得意志力和诱惑都具有传染性。
当我们看到别人忽视规则、受欲望支配的时候,我们更可能在任何冲动面前选择屈服。
关系密切的人,行为传染会更严重。
社会认同
我们日常的行为受到“社会认同”的巨大影响。我们总是会相信其他人想要的就是好的,其他人认为对的观点就是对的。
如果我们认为别人还在做我们试图改掉的不良习惯,那么“社会认同”就会妨碍我们做出改变。(比如我们想减肥,但是我们看到报道巨大部分的年轻人都肥胖,我们会觉得自己是多数人,是正常人,因此改变想减肥的想法。)
因此最好的改变是找一个新的群体加入,这个新群里都做着你渴望做到的事情,这样你就会觉得自己的目标才是社会规范。
自豪、羞愧等社会情感
在考虑如何做出选择时,我们经常想象自己是别人的评估对象,预想到自己实现目标后非常自豪的人更容易实现目标,而预想自己的行为会受到谴责的人也可能会不采取那些行为。
因此公开你的意志力挑战,你就更会有动力去做正确的事情。但想象别人的目光是很有激励作用,但如果一旦失败,别人毫不掩饰地轻蔑的目光则会让我们羞于露面。
压抑想法
试图不去想某件事,它就会一直萦绕在你的脑海中。那该如何做呢?答案是放弃自控,允许你去想一件事,反而会减少你想起它的可能性。
因此坦然面对负面想法要比试图摆脱负面想法更有用。比如焦虑和自我怀疑的人,要注意观察自己的想法,感受身体里面的焦虑,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如果焦虑仍然存在,就想象那些想法和焦虑随着呼吸消散了。如果不和焦虑对抗,焦虑就会自然离去。
把“我不要”变成“我想要”
如果想要减肥,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放在什么东西不能吃上,而应该放在吃什么比较健康或者做些什么锻炼比较好上。
同样不想迟到,可以把“我不要迟到”的目标变成“我要第一个到或者提前5分钟到”。
或者进行习惯的替换,想要戒掉咖啡的人,可以变成我想要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