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晴
为啥专门写走读与住读呢?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是读书的一个分水岭,小学阶段包括初一都在村的学校,都是走读。到了初二,开始到乡里的学校,距离远,需要住读,但住读需要交一笔住宿费用,所以一开始到乡里学校时我是没有住读的,走读半学期之后才开始住。
乡里的中学就在省道路边,那半年的走读很艰苦的,早上天不亮就要出发,要走很远的路,我一般先走一段铁路再转到省道上走,因为这样近一点。每次走那段铁路时都提心吊胆的,因为太早前后无人,两边都是山林或荒地、田地,还要注意避让随时来往的火车。
最糟糕的是上学放学必经的路边有户人家,家里有个中年男哑巴,经常在省道或家门口晃荡,有时帮他家里劳动。这哑巴每次遇到我们女生经过就乌拉哇啦对着我们一通乱叫,吓得我们飞跑。后来哑巴更坏了,遇到女生放学经过有时还会掏出xia体呜哩哇啦叫唤,我们吓得不行,也不敢告诉老师和父母,那段路又是必经之路,每次经过感觉成为一个可怕的恶梦,一旦看到那哑巴就跑的气喘吁吁。
那时有钱的人家已经开始给孩子买自行车上下学了,我弟后来上中学时就专门给配了自行车,但我上中学那时家里能饱肚子能上学就不错了,当然除了条件改善也不排除我弟作为家中独子的特殊待遇:)初二下学期,我开始住读了,每周回家一次,再也不用每天天不亮就上学,在学校住读有早晚自习,不过基本不上课,就是老师看着,学生自己早读和晚自习作业和复习之类的,有时老师也辅导。
那时住读不仅要交住宿费,还要给学校交大米、交柴火,我们每周从家里带菜去,学校只提供蒸熟的米饭。不交柴火也可以交钱,后来有钱的也可以在学校打菜吃。我基本都是带菜,父母也没时间送菜,要能保存一周的菜只有咸菜腌菜之类,所以那时初中的住读多数时候吃咸菜腌菜就米饭,吃的最多的就是我们方言叫榨广椒的,炒熟了拌着米饭吃。
记得有次,还没到周末,我有些生气地走回家,责怪父母没有及时交柴火,因为学校将没有交柴火的学生留下来批评了一通。那时父母也忙呀,集体劳动,没法请假。父亲听了很自责,赶紧想办法给我送去了柴火。
住读时我们初三数学老师的女儿也在我们宿舍,我们不同班,数学老师姓陈,一开始教代数和几何,后来只教代数,很严厉的面相,讲课不紧不慢,很有条理,他对独生女却很宠溺。我记得有段时间她女儿午睡或晚上都难睡着,那时就给吃药来助眠,他女儿成绩也不好,不知是不是条件好的孩子看的娇贵些?
那时学校住宿条件一般,我们女生是小寝室,男生是大教室那种,上下铺几十人一间屋,听说有段时间男生长疥疮,我们女生寝室还好。在初中住读的最后一年,我们面临中考,那时我一心读书,我们班上三个同姓的女同学成绩都很好,其中就有我一个。每天晚饭后主动去教室自习,似乎也不觉得苦累。
我记得初三下学期快要中考的前两三个月,我“长大了”,那时在学校,也没法告诉父母,都忘记怎么照顾自己的了,反正觉得穷人家的孩子一路成长的多泼辣一些,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在走读与住读中长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