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学魅力汉语系列”——典故(之一)
典故,指古书中的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常在诗文中引用。也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典故”一词,一般认为最早出自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文中。
常清君这次叙述的是“六鹢退飞”这个典故。
六鹢退飞:形容刮风,多指逆风。后引申为人生失意,或身处逆境。鹢(yì):古书上说的一种像鹭的水鸟。
常清君解读:
这个典故分别出自儒家经典之一、战国时期的《春秋公羊传·僖公十六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左传·僖公十六年》:“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
说的是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鲁僖公十六年春天,有六只鹢鸟退着飞过宋国都城。本来是因为这些鸟飞得过高,而遭遇到强劲的大风,被迫倒退着飞行,宋国人却误以为是一种灾异现象,因而将其专门记载于史书中。
常清君云:
鹢鸟退飞不足奇,原本自然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