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觉悟自身最好的道场。
在赚钱的过程中,一个人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也会逐渐深刻。
1.
曾有人询问巴菲特,投资跟人性的关系。
巴菲特表示,投资让他更好地理解了人性,而对人性敏锐的观察,反过来促进了投资。
在之后的投资中,巴菲特意识到:每一项投资,都在跟人性较劲。
离人性弱点越近,离财富越远。
因此,巴菲特投资《邮报》、美国银行、可口可乐时,都是在冷静分析其价值之后才果断入手,最终成为一代股神。
西方谚语里有一句话:
人性,是神性和兽性的混合物。
站在追求财富的阶梯上,后者无时无刻不在拖拽着你、拉扯着你。
如果要爬得高,必得打败心中的魔鬼。
知名的商业杂志《福布斯》从1917年创办起,采访过无数企业精英、成功人士,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相比普通人,他们对人心都有超乎寻常的洞悉。
说到底,一个懂赚钱的高手,往往也深谙人性。
2.
格局与赚钱互为因果。
赚不到大钱,是源于锱铢必较。
而一个懂赚钱的高手,往往拥有大格局。
他们明白只要别人锅里有一份,自己碗里就不会缺一勺。
有采访者问著名投资人吴军:“你接触过那么多商业巨鳄,能不能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成功的秘诀,供我们普通人学习?”
吴军回答得很实在:
“特别灵验的肯定不可能有。如果真的有,大家都照着做那也不叫秘诀了。
但我回想那些人的确有个共同点,就是格局都超乎寻常地大。”
一个人的格局,藏在他的赚钱方式里。
当我们延伸财富的边界,其实也是在提升格局。
3.
法国经济学家埃斯特·迪弗洛为了对比富人与穷人,画了这样两条曲线。
穷人做生意是OP曲线,很容易起步,但到某一个点,就停下来,之后再也没有突破;而富人做生意,是OZ曲线,会在调整和尝试中,持续盈利,不断超越原有水平。
埃斯特认为导致这种差别的根源,就在于思维模式。
一个人能在财富积累上攻城拔寨时,认知结构也会跟着不断迭代。
当一个人想赚更多钱时,他就会被倒逼着去想更好的主意,去思考更好的模式。
口袋里的钱,是脑袋里认知的变现。
一个懂赚钱的高手,往往拥有深刻的洞察力。
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拆掉思维的一堵墙,最后你自然比别人看得更加长远。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过一句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人皆逐利,财富的背后尽是人性的挣扎。
因此,当一个人认真去搞钱,就会变得通透,变得聪明。
从1000赚到10万,从10万赚到100万,我们也会慢慢了解世界的运转机制。